相逢还自失,相见尽天涯。
邻壤初移戍,空山此寄家。
剪茸春过鹿,伐竹旧烧畬。
去后馀荒槿,依沟结影斜。

【注释】

  1. 避地:逃避战乱或灾害的地方。
  2. 相逢还自失:指与故友相遇,反而感到茫然若失。
  3. 尽天涯:极远的天涯。
  4. 邻壤(rǎng):相邻的土地。移戍:迁移驻守。
  5. 空山此寄家:在荒凉的山中暂住,以作临时的家园。
  6. 剪茸春过鹿,伐竹旧烧畬(sháo):用剪过的毛草为食(喂鹿),砍伐竹子做烧炭的原料(烧畬)。
  7. 去后馀荒槿(jǐn),依沟结影斜:离开后剩下的只是荒芜的槿树(一种树木)了,影子斜倚着低矮的河堤。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在乱世中的重逢和别离,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首联“相逢还自失,相见尽天涯。”表达了与故友重逢时的茫然若失之情。这里的“还”字暗示了这种情感并不是短暂的,可能已经持续了很久。而“相见尽天涯”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深远程度。
    颔联“邻壤初移戍,空山此寄家。”承接上句,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建立联系的情景。这里提到了“迁戍”,即迁移驻守的意思,可能是由于战乱等原因导致的。而“空山此寄家”则表明了诗人在荒凉的山中暂时安家的场景。
    颈联“剪茸春过鹿,伐竹旧烧畬。”继续描述两人的生活状态,通过使用生动的动词“剪茸”和“伐竹”,展现了他们在艰难环境中仍然保持着勤劳的品质。同时,这些细节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尾联“去后馀荒槿,依沟结影斜。”则描绘了诗人离开后的孤独身影,以及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这里的“余荒槿”可能指的是诗人留下的一片荒芜之地,而“依沟结影斜”则描绘了他的影子斜倚在低矮的河堤上的画面,给人一种凄凉而又坚韧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与友人重逢、相别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乱世中的坚毅与勇敢,同时也传达了他们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