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黥王所理州,衰年仗箠作诸侯。
唐人旧隐衣冠尽,归闯宫潮不得觐。
天吴舞罢尘土飞,廿载腥云寄空殡。
当年电隙岂所问,生死身名惟转瞬。
睦人共说方饶州,番人作庙祠唐震。
【注释】
- 阅方史君:指李阅方,即李涉,唐代诗人。
- 登行状:撰写传记,记录某人的生平事迹。
- 九江:指江西九江地区,是唐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州。
- 黥王:指唐玄宗时期的名将李靖,他曾因为犯罪而受黥刑(一种刑罚),所以后人称他为“黥王”。
- 衰年仗箠(chuí):年老力衰却还拿着杖棍,形容人虽已衰老但仍不放弃自己的志向或事业。
- 诸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天子分封给诸侯管理一部分地区,享有一定的权力。
- 唐人旧隐衣冠尽:唐朝时期许多有才能的人被埋没,他们穿着官服却无法施展才华。
- 归闯宫潮:指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自缢而死,宫中掀起了一股潮流。
- 天吴舞罢尘土飞:描述了一场盛大的舞蹈结束后,尘埃飞扬的景象。
- 廿载腥云寄空殡:指二十年来,朝廷内弥漫着腐败的气息,如同葬在空棺材中的亡灵一样,毫无生气。
- 电隙岂所问:比喻生死之间没有界限,生命短暂如闪电一般瞬息即逝。
- 睦人共说方饶州:和睦的人们共同讨论关于唐朝时期的一个州。
- 番人作庙祠唐震:指当地人为纪念唐朝时期的名将李靖建庙祭祀。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阅方史君登行状》的节选,通过描绘李靖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政治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诗的开头两句:“阅方史君登行状,九江黥王所理州。”这里,作者以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李涉的身份和背景。李涉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激昂,善于用词句表达情感。在这里,他以自己的名字“阅”作为标题,暗示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为李涉撰写传记。而“九江”则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州,这里的“州”指的是行政区划单位,而非地理名称。
“衰年仗箠作诸侯”一句,描述了李涉虽然年老体衰,但依然保持着坚韧的意志和决心,想要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这里的“仗箠”指的是使用杖棍,是一种辅助行走的工具,也暗示了李涉尽管已经年迈,但依然保持着行动的能力。
诗中出现了“唐人旧隐衣冠尽,归闯宫潮不得觐”这两句。这里,作者通过对“唐人旧隐衣冠尽”的描写,表达了唐朝时代许多有才能的人都未能得到应有的机会,他们的才华被埋没。而“归闯宫潮”则是指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建立的大顺政权。这里的“宫潮”可以理解为宫廷的动荡,也可以理解为农民起义军的浪潮。
接下来的“天吴舞罢尘土飞,廿载腥云寄空殡”两句,描绘了一场盛大的舞蹈结束的场景,以及二十年来的混乱和不安。这里的“天吴舞”可以解释为华丽的歌舞表演,也可以理解为天地之间的争斗和纷扰。而“腥云”则是指战争带来的血腥气息,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最后一句“廿载腥云寄空殡”,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动荡和不安的无奈与悲哀。
诗的结尾部分:“当年电隙岂所问,生死身名惟转瞬”。这里,作者用“电隙”比喻生命的短暂和微小,强调了生与死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人们的生命往往在一瞬间就被决定。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个人命运和名誉的关注。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涉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政治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