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逢寒食,郊园此重临。
一时行乐意,万室欲春心。
节物随人好,风光得处深。
只思民尽适,守鬓忘霜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层级为A,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世、事、人、理、境、情等。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本诗的注释要准确,译文要忠于原意。赏析要求能概括出全诗意旨,并结合诗句作分析。
“塞上逢寒食”,寒食节这天在边塞遇到寒食节,说明诗人当时身在边塞。“郊园此重临”,是说郊园之中再次来到这地方。“一时行乐意,万室欲春心”意思是说在这寒食节这一天,大家出行游玩,都感到非常高兴,而所有的人家都想春天来临。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寒食节的喜爱。“节物随人好,风光得处深”意思是说节日里的物品随着人的喜好而得到发展。这两句写节日中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及自然景色的优美迷人,都与人们的心情紧密相关。
“只思民尽适,守鬓忘霜侵”。意思是说只有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自己才能不思家,忘了白发的侵人。这是诗人对人民深深的爱,也是他对自己职责的热爱。
【答案】
(1)塞上逢寒食:塞上遇到寒食节。
郊园此重临:郊园之中再次来到这地方。
(2)一时行乐意:在寒食节这天,大家出行游玩,都感到非常高兴。
万室欲春心:所有的人家都盼望着春天的到来。
(3)节物随人好:节日里的物品随着人的喜好而得到发展。
风光得处深:大自然的风光处处都很美丽迷人。
(4)只思民尽适:只有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守鬓忘霜侵:自己才能不思家,忘了白发的侵人。
赏析: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王昌龄任江宁丞,正在江南任职。从诗中可以知道王昌龄此时正处在仕途上的上升时期,因此心情是愉快的。同时也可以知道,王昌龄此时已不再是青年时代的王昌龄,而是成熟的、有担当的诗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