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边障地,走马过三秋。
万绪事常扰,九分春又休。
莺花谁在目,霜雪只侵头。
从得风光住,风光可奈忧。
【注释】
一来:来到。
走马:骑马疾行。过三秋:指时间过得快,如过三秋一样。
万绪事:千头万绪的事务。常:总是。
九分春:春天已过半,意即春天将尽。休:停止。
莺花:即莺啼花谢,比喻美好的时光消逝。目:看,观赏。
霜雪只侵头:形容冬天来临,白花花的霜雪覆盖了头顶。
风光住:指美好的景色不再。
【赏析】
《感事》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家大事和人生百态时所表现出的无奈和感慨之情。
首联“一来边障地,走马过三秋”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的关注和担忧。颔联“万绪事常扰,九分春又休”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焦虑,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叹。颈联“莺花谁在目,霜雪只侵头”则是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恶劣天气的无奈。尾联“从得风光住,风光可奈忧”则是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无法留住美好事物的无奈和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通过对边塞景象、国家大事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元稹作为一位政治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着丰富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