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忆未参禅,教中听十年。
昼夜数他宝,何曾得半钱。
发志出行脚,遍求无病药。
及至休歇时,依旧没鞋著。

【注释】

①寒山:即《寒山子》,唐初僧人,相传其隐居于浙江天台山寒岩。②未参禅:“参”为“参悟”之意,即学习佛教教义。③发志:发愤立志。④行脚:指云游四方,求师访道。⑤无病药:指佛法真谛,能治人之心病。⑥及至休歇时:意谓到了休息的时候。⑦没鞋著:没有鞋子穿。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寒山的拟作。寒山是唐代僧人,传说他居住在天台山,与拾得、拾得女并称“三贤”。寒山在《诗三百》中写了一首名为《诗三百》的小诗,流传至今。这首诗以寒山自述的口吻,抒发了他苦修十年却一贫如洗的感慨。作者以简洁明快的笔调,生动地刻画了寒山这一形象。

开头四句写寒山学佛的始末和遭遇。“颇忆未参禅”,说明寒山曾发愤修行,刻苦钻研佛经。“教中听十年”,表明寒山在寺庙里住了很长时间。“昼夜数他宝”,“他宝”是佛家语汇,意为佛法。“夜以继日”,反复诵念佛经,苦苦修炼。然而“何曾得半钱”,这两句写出寒山学佛十多年来,连半枚铜钱也没得到,可见其学佛之艰辛。

“发志出行脚,遍求无病药。”寒山在寺庙里苦练修行多年,终于发愤出家,四处云游,寻师访友,希望找到医治心灵的“无病药”。这里用“发志”“行脚”来形容寒山学佛的过程,用“无病药”比喻心中的烦恼和妄想。

“及至休歇时,依旧没鞋著。”“歇”是歇息的意思。经过多年的努力,寒山终于在寺庙里找到了一位老师,开始正式学佛修行。但是,当他准备离开时却发现没有鞋子穿了。这句表达了寒山在学佛过程中的无奈与困惑。

全诗通过描绘寒山学佛的艰苦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寒山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和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