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师之高摩云霄,在德岂在于泬寥。
一庵岭底寄幽独,抗迹萧然不入俗。
有时虚陟层崖眺,不闻其语闻清啸。
当时陆羽事幽讨,曾入青云预闻道。
取雨救旱驱神龙,此与人间事岂同。
冥机感异心之苗,此公所以称道标。
三高僧诗 杭之标摩云霄
标师之高摩云霄,在德岂在于泬寥。
一庵岭底寄幽独,抗迹萧然不入俗。
有时虚陟层崖眺,不闻其语闻清啸。
当时陆羽事幽讨,曾入青云预闻道。
取雨救旱驱神龙,此与人间事岂同。
冥机感异心之苗,此公所以称道标。
注释:
- 三高僧诗:这里可能是一首描述三位僧人的作品,由于题目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位僧人的诗歌,我们只能根据内容进行猜测。
- 标师之高摩云霄:形容某位僧人(标师)的高远境界,如同直冲云霄一般。
- 在德岂在于泬寥:意为真正的道德不在于空洞无物、空虚寂寞的境地。
- 一庵岭底寄幽独:在山间建造了一座小庵,独自居住在山脚下,过着隐居的生活。
- 抗迹萧然不入俗:保持着高洁的品格,不为世俗所染,保持独立和超然的态度。
- 有时虚陟层崖眺:有时候攀登陡峭的山峰来眺望。
- 不闻其语闻清啸:虽然听不到他们说话的声音,但能听到清脆的鸟叫声或风声。
- 当时陆羽事幽讨:提到陆羽,他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以研究茶道著称。
- 曾入青云预闻道:曾经进入高远的境界,预知世间的奥秘。
- 取雨救旱驱神龙:用法术降雨,解救干旱的百姓。
- 此与人间事岂同:这与人间的事情怎么能相比呢?
- 冥机感异心之苗:冥冥之中感应到了奇异的心灵。
- 此公所以称道标:这就是他所以被人称赞的原因。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某位高僧(标师)的高尚品德和修行境界。诗中通过描绘这位僧人的生活环境、行为举止以及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他的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赞叹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禅意和哲理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