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携光景共因循,谁为俱忘是要津。
毫发不移人自老,看看啼鸟报芳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此题要求赏析“除夜”一诗。“除夜”,指除夕之夜。这首诗是诗人在除夕之夜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表达了诗人辞旧迎新之际的所思所想,抒发了诗人在新旧交替之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首句“密携光景共因循,谁为俱忘是要津”,意思是说新年来临之时,我与朋友一起携手相携着光阴,过着悠闲的生活,忘却了世间的名利得失。这里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光阴”以人的感情,写出了人们对于新一年到来时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次句“毫发不移人自老”,意思是说,尽管我们没有改变岁月的流转,但人却因为年华老去而显得憔悴。这里的“毫发”,是指头发上一根丝发都没有,用来形容衰老之态。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也表现了自己对于人生老去的无奈之感。
末句“看看啼鸟报芳春,何须更待梅花落”,意思是说,看着鸟儿欢快地歌唱,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开来了。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对于新春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答案】
(1)译文:除夕之夜,我与朋友一同携着手中的时光,悠然自得地生活,忘却了人间的名利。虽然人没有改变岁月的流转,但是人却因为年华老去而憔悴不堪。看看鸟儿欢快地歌唱,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开来了。
(2)注释:①除夕:每年腊月三十日,俗称“除日”。②光景:光阴,时光。③要津:重要的地方。④啼鸟:喜鹊。⑤梅花落:农历正月梅花盛开。
(3)赏析:这首诗以除夕之夜为创作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新世界。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老去的无奈之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