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一片闲田地,元来记得在。
叉手叮咛问祖翁,只为契券不分明。
几度卖来还自买,难为牙保人,为怜松竹引清风。

【注释】

1.偈:梵语的音译,即佛家韵文。颂:佛教徒称佛经为“颂”。偈,佛教经文中的一种文体,是佛经中用韵文写成的简短的宗教宣传文字。

2.闲田地:指荒芜的田地。

3.契券:契约。

4.牙保人:担保人。

5.松竹引清风:松树和竹子可以引来清凉之风。这里比喻人的品格高洁清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题材的诗,通过描述一个场景来表现一种精神境界。全诗以山前一片荒芜的土地为主题,通过描绘土地主人与祖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山前一片闲田地”描绘了一幅荒凉、无人问津的景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难。第二句“元来记得在”,则表明虽然这片田地曾经被人耕种过,但如今已经荒凉,无人问津。第三句“叉手叮咛问祖翁”则是土地主人向祖翁请教,询问为何这片田地变得无人问津。第四句“只为契券不分明”,则是土地主人解释原因,认为正是因为当初的契约没有明确,才导致了现在的荒芜。这里的“契券”一词,既指土地买卖的契约,也暗指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选择与决策。第五句“几度卖来还自买”则进一步解释了土地主人的行为,他曾经多次将这片田地卖给他人,然后又买回来,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第六句“难为牙保人,为怜松竹引清风”则是土地主人对那些牙保人的评价,他认为牙保人是难以理解他的苦衷的,而他自己则为了保护这片土地,不惜忍受寂寞和清贫。最后一句“为怜松竹引清风”则是土地主人的自我评价,他认为自己就像松竹一样,虽然身处荒废之地,但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清正的气质。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