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学佛人,少见不颠倒。
唯务资谈柄,弃大而就小。
昧却直截事,外边打之绕。
毕竟那一著,何曾得分晓。
独有庄居士,真实没虚矫。
断除烦恼根,烈火烧乾草。
心地既安然,魔境岂能扰。
任尔闹浩浩,我常静悄悄。
末后示真归,如脱破布袄。
加趺入禅定,皓月临清沼。
透过生死关,击碎无价宝。
刚正大丈夫,一了一切了。
庄泉伯检察为先安抚请升堂偈
近来学佛人,少见不颠倒。
唯务资谈柄,弃大而就小。
昧却直截事,外边打之绕。
毕竟那一著,何曾得分晓。
独有庄居士,真实没虚矫。
断除烦恼根,烈火烧乾草。
心地既安然,魔境岂能扰。
任尔闹浩浩,我常静悄悄。
末后示真归,如脱破布袄。
加趺入禅定,皓月临清沼。
透过生死关,击碎无价宝。
刚正大丈夫,一了一切了。
【注释】
- 最近学佛人(指最近学习佛法的人):最近:近来;学佛人:学佛的人;
- 少见不颠倒(少:少): 很少见到的、不容易做到的;见:见到;不颠倒:没有颠倒错乱;
- 唯务资谈柄(务:追求;资:依靠;谈柄:比喻权柄或工具): 只追求依靠权柄和工具;
- 昧却直截事(昧却:不明白;直截:直接、明白;事:事情): 不懂得直接明了的事情。
- 外边打之绕(打之绕:即“打转”的意思): 在外面打转,无法解脱;
- 究竟那一著(那著:那个动作,即“那一着”): 最终那个关键的动作,难以把握。
- 独有庄居士(唯一:独自;居士:在家修行者的尊称): 只有庄泉伯这位居士;
- 真实没虚矫(真实:真实不做作;虚矫:虚假做作): 真实不做作,不矫揉造作;
- 断除烦恼根(断除:消除;烦恼根:烦恼的根源): 断除烦恼的根源,使心灵清净;
- 烈火烧乾草(火烧:焚烧;乾草:干的草): 如同烈火般焚烧干草,比喻彻底的消除问题;
- 心地既安然(心地:内心;安然:平静安稳): 内心平静安稳,不受外界干扰;
- 魔境岂能扰(魔境:恶魔的场所;扰:扰乱): 恶魔的场所怎能扰乱内心的平静?
- 任尔闹浩浩(任尔:任凭你;闹:喧嚣;浩浩:形容声势浩大): 你任凭喧嚣吵闹,我依然安静自如;
- 我常静悄悄(我常:我常常;静悄悄:安静无声): 我常常保持安静无声的状态;
- 末后示真归(真归:真正的归宿): 最后显示真实的本性,回归到本性;
- 如脱破布袄(如:像;脱破布袄:比喻摆脱破旧的衣服,比喻放下过去、重新开始): 就像脱去破旧的衣服一样,重新开始;
- 加趺入禅定(加趺:盘腿坐在地上;入禅定:进入冥想状态): 盘腿坐在地上进入冥想状态;
- 皓月临清沼(皓月:明亮的月光;临清沼:降临在清澈的水塘上):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清澈的水塘;
- 透过生死关(透过:越过;生死关:生命与死亡的关口): 越过生命与死亡的关口;
- 击碎无价宝(击碎:打破;无价宝:无法估量的价值): 打破无法估量的价值。
- 刚正大丈夫(刚正:正直刚强;大丈夫:男子汉、豪杰): 一个刚正不阿的大丈夫;
- 一了一切了(一了:全部解决;一切了:一切事情都解决了): 全部解决了所有的事情。
【赏析】
这首偈语是庄子对庄泉伯的教诲,通过描述庄子的教导方式,展现了庄泉伯的学习态度和生活哲学。
诗中的“近来学佛人,少见不颠倒”,指出了庄子教导的方式,即他很少教导别人如何做事,而是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本质。这种教导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它更注重启发思考和自我探索。
“唯务资谈柄,弃大而就小”这句话揭示了庄泉伯的学习态度,他认为应该专注于直接明了的事情,而不是追求权力和工具。这种态度体现了庄子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世俗世界的批判。
在这首诗中,庄泉伯被描绘成一个真实的人,他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追求外在的名利。他的内心宁静安详,不受外界干扰。这种精神状态与他的生活哲学紧密相连,他主张通过修炼自己的内心来达到心灵的自由。
诗中的最后两句“我常静悄悄,任尔闹浩浩,我常静悄悄”,进一步强调了庄子的生活态度。他认为,即使在喧闹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这种生活态度使他能够超越外界的干扰,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庄泉伯的教导方式和生活哲学的描绘,展现了庄子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内心自由的执着追求。这些思想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