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指东画西,口中胡说乱道。
一生惯打葛藤,天真不属做造。
有个蔡正卿,时时来著到。
水流湿,火就燥,马面团圞随人所好。
【注释】
- 蔡宣教:蔡京,字端明(一说名元长),北宋奸佞大臣、书法家。
- 赞:这里指诗歌的评论或注解。
- 葛藤(zhān):植物名,即葛藤草,一种蔓生植物。
- 造:同“作”,制作。
- 著到:来访。
- 圞:同“团”,团状物。
- 水:比喻软性的东西。
- 火:比喻硬性的东西。
- 随人:顺从人的心意。
【赏析】
这首小诗描写了蔡京为人处事的特点,通过生动的语言刻画了蔡京的形象。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诗中第一句“手里指东画西”,描绘了蔡京在说话时,总是东拉西扯,没有重点。第二句“口中胡说乱道”,进一步揭示了他的言语无章法,随意而为,不讲道理。这两行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将蔡京的言辞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行“一生惯打葛藤,天真不属做造”,则直接点明了蔡京的性格特点:喜欢钻牛角尖,做事不按常理出牌。这里的“葛藤”和“做造”都是比喻的意思,用来形容他做事时过于固执,不顾实际。
第四行“有个蔡正卿,时时来著到”,则是对蔡京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有个蔡正卿”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而“时时来著到”则暗示了他经常拜访、打扰别人。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他的好客,也透露出他对别人的关注。
最后两行“水流湿,火就燥,马面团圞随人所好”,则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水流湿,火就燥”是说物体的状态取决于环境的变化;“马面团圞随人所好”则是说人的行为受个人喜好的影响。这两行诗表达了一个道理:事物的性质和变化都与外界环境有关,而人的行为也受到个人喜好的制约。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贴切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善于钻牛角尖、喜欢干涉别人事务、行为受个人喜好影响的蔡京形象。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提炼出了深刻的哲理,使诗歌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