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腊月十有五,摩那击动三通鼓。
诸人不是不将来,山僧不是不分付。
麻三斤,柏树子。
德山歌,道吾舞。
此道今人弃如土。
阿呵呵,较些子,发机须是千钧弩。
偈颂三十二首 其十三
今天腊月十五,摩罗鼓响三通。
不是诸人不来,山僧不付不分。
麻三斤,柏树子。
德山歌,道吾舞。
此道今人弃如土。
阿呵呵,较些子,发机须是千钧弩。
注释:
- 偈颂:一种佛教的诗歌形式。三十二首:这是一首三十二句的诗。偈(jie)颂是佛教徒唱诵时用的韵文。三十二首表示这首诗有三十个四字句。
- 今朝:今天。
-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
- 五:指农历的第五个月。
- 摩那:佛教中对佛陀的尊称。击动:敲击。
- 三通鼓:佛教仪式中的一种乐器,用来发出声音。
- 诸人:这里泛指听众、信众。
- 分付:交付、委托。
- 麻三斤,柏树子。麻和柏树都是制作乐器的材料,这里比喻乐器。
- 德山歌:德山和尚的歌声。
- 道吾舞:道吾禅师的舞蹈。
- 此道:指佛教的道理或教义。
- 今人:现代的人。
- 弃如土:丢弃如泥土一般。
- 阿呵呵:佛经中的笑语,这里用作感叹词。
- 较些子:比一比、较量一下的意思。
- 千钧弩:巨大的力量,形容非常强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佛教节日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教义的重视和对现代世俗生活的不满。通过对乐器、歌声、舞蹈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佛教音乐的魅力和佛教艺术的价值。同时,也通过对比现代人与佛教僧人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佛教精神的赞美。整首诗充满了宗教色彩和哲理意味,是对佛教教义的一种赞颂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