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足敛烟云,山晴开锦绣。
良哉信心人,知有向上窍。
携家上崔嵬,法席为宏开。
五百阿罗汉,掷锡与浮杯。
赴供如云集,寿山增岌岌。
次男慧性开,念念皆迪吉。
径山不覆藏,言外要承当。
风云重际会,归去侍清光。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位信心人的故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雨足敛烟云,山晴开锦绣。(第一句)
- 雨水充足,烟雾消散,天空晴朗,大地呈现出一幅美丽的锦绣画卷。
- 良哉信心人,知有向上窍。(第二句)
- 真是一个有信念的人,他懂得如何把握生命的诀窍。
- 携家上崔嵬,法席为宏开。(第三句)
- 带着家人一起登上高高的山峰,佛法的讲堂因此而更加宽广。
- 五百阿罗汉,掷锡与浮杯。(第四句)
- 五百个阿罗汉(印度古代佛教徒),他们放下锡杖,像在水面上漂浮一样随意。
- 赴供如云集,寿山增岌岌。(第五句)
- 如同云彩一样奔赴供养,寿山(即佛寺)因此显得更加庄严壮丽。
- 次男慧性开,念念皆迪吉。(第六句)
- 这位次子(指年轻的儿子)的智慧和悟性被开启,每一刻都充满吉祥。
- 径山不覆藏,言外要承当。(第七句)
- 山路不会隐藏,言辞之外,需要承担起责任。
- 风云重际会,归去侍清光。(第八句)
- 风云际会,即将离去,侍奉着佛光。
赏析:
这首诗以“信心人”为主题,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信仰和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五百阿罗汉”,暗示了修行者的境界;而“掷锡与浮杯”则形象地描述了佛教徒的虔诚行为。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意境的偈颂,展现了作者对生命、信仰和道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