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玉侵寒折,零文见断虫。
远沈冈草际,半露堑冰中。
迹着人何在,年销事已空。
唯闻坏陵柏,相吊起悲风。

【译文】

断碑残石,在寒风中被折断,零落的文字仿佛看见断虫在啃食。远山的坟冢草际处,墓土被掘,半露出堑壕中的冰层。遗迹已无,谁人在此?年久事消,一切空寂。唯听到那棵坏的陵柏树,发出凄凉的悲鸣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诗题“断碑”即写于他晚年任方镇节度使期间,时值安史之乱平定后。
“片玉侵寒折”,以“片玉”比人,说明人虽高洁,但难免受世俗浊流的侵害而折损。“侵寒”二字写出其遭受磨难的程度。“折”字又暗点此为断碑,与下句呼应,也使意境更为深远。
“零文见断虫”,零散的文字就像被虫子咬啮一般,可见当时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百姓遭殃,民不聊生。
“远沈冈草际”,“沈”通“沉”,意思是坟墓已经沉埋在草间了,暗示出战乱之后国破家亡的景象。
“半露堑冰中”,“堑”指壕沟,这里借指战乱后留下的残垣断壁。“半”字写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迹着人何在”,“迹”指遗迹、痕迹,诗人通过这一问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反思。这种反思不仅是一种对过去的感慨,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思考。
“年销事已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这里的“销”字既指消失、消逝,也暗指岁月的流逝。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唯闻坏陵柏,相吊起悲风。”最后一句,诗人用“坏陵柏”来象征那些已经消失的古迹,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那些逝去的历史的追忆和缅怀之情。而“悲风”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深刻性和普遍性。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和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