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雕阴僻,人烟半杂羌。
秋深边日短,风劲晓笳长。
树势分孤垒,河流出远荒。
遥知林下客,吟苦夜禅忘。

注释:

  1. 见说雕阴僻,人烟半杂羌:听说在偏僻的山阴,人家稀疏,有羌人居住。
  2. 秋深边日短,风劲晓笳长:秋天来临,边塞天气渐冷,太阳逐渐短小,晨风吹得急促,清晨时号角声也更长些。
  3. 树势分孤垒,河流出远荒:树木的气势分隔着荒凉的地方,大河从远方流来。
  4. 遥知林下客,吟苦夜禅忘:远远的知道是林中的客人,他因夜深而感到疲倦,以至于忘了打坐修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忧虑。诗人描绘了边塞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首句“见说雕阴僻,人烟半杂羌”,诗人听到有人说,这片地方十分偏僻,居民稀少,有羌族居住。这里的“雕阴”指的是山阴,即山的背阴处。“人烟”指的是居民,“杂”表示多。这句话描述了诗人所见到的边塞地区的荒凉与贫瘠,居民稀少,环境恶劣。
    第二、三句“秋深边日短,风劲晓笳长”,描述了边塞地区的季节特征。“秋深”表示秋天到来,天色逐渐变暗;“边日短”表示边塞地区的白天时间短,因为这里地处边疆,远离中央政权。“风劲”表示早晨的风很大,而“晓笳长”则形容清晨时号角声持续不断。这两句描述了边塞地区独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环境,为接下来的描写铺垫背景。
    第四、五句“树势分孤垒,河流出远荒”。这两句描绘了边塞地区的景象。“树势分孤垒”指的是树木生长茂盛,将一座座孤立的堡垒分割开来。“河流出远荒”则表示有一条大河从遥远的荒漠中流淌而来。这两句进一步丰富了边塞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貌。
    最后一句“遥知林下客,吟苦夜禅忘”,这是诗人对边塞生活的一种感悟。诗人知道在树林里隐居的人,因为日夜思念家乡而感到疲惫,以至于忘记了打坐修炼。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边塞地区的独特风貌和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对边塞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忧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诗深沉而富有哲理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