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触波澜手,而彰名句身。
向来天上寺,得此眼中人。
一别湘湖路,三回岭海春。
何时清夜坐,听我话韶新。

这首诗是诗人与可师新字韵见招而作的五首诗中的第二首。下面是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不触波澜手,而彰名句身。
这句诗意味着诗人不需要刻意去触摸那些波澜壮阔的事物,他的名声和成就已经如同他的身体一样,自然而然地显露了出来。这里的“波澜”可能指的是世事纷扰或外界的干扰,而“名句身”则表明诗人的声誉和才华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无需借助外在的波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向来天上寺,得此眼中人。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可师的赞赏之情。诗人认为可师就像天上的寺庙一样高远脱俗,而他则是自己眼中的佼佼者。这里的“天上寺”比喻可师的境界超然物外,“眼中人”则表明诗人对可师的敬仰之情。

一别湘湖路,三回岭海春。
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与可师分别的情景。诗人离开湘湖的路上,回忆起与可师共同度过的岁月,仿佛那是一个春天的时节。这里“湘湖路”指的是诗人离开的地方,“岭海春”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何时清夜坐,听我话韶新。
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期待。他希望在某个宁静的夜晚,能够再次聆听可师讲述那些新鲜的故事和经历。这里的“清夜”指的是一个寂静而美好的夜晚,“话韶新”则意味着可师的话语充满了新鲜和活力。

这首诗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和赏析,展现了诗人对可师的深厚感情和对其才华的赞美。同时,通过诗句的描绘,也展示了诗人与可师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