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下羲皇人,酒中桃源路。
客非伶与潜,我醉卿且去。
窗下羲皇人,酒中桃源路。
客非伶与潜,我醉卿且去。 注释:羲皇指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帝王;桃源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伶与潜指的是隐逸之士;我醉卿指李白的自称。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刘世美宅新架诗礼堂莱衣阁来薰台游息轩养心斋赠给刘世美的五首诗中的第四首,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窗下羲皇人,酒中桃源路。
客非伶与潜,我醉卿且去。
窗下羲皇人,酒中桃源路。
客非伶与潜,我醉卿且去。 注释:羲皇指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帝王;桃源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伶与潜指的是隐逸之士;我醉卿指李白的自称。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刘世美宅新架诗礼堂莱衣阁来薰台游息轩养心斋赠给刘世美的五首诗中的第四首,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注释】 终南山(在今陕西长安县):终南山,即秦岭,因山势险峻,故名。入定:佛教语,指修习禅定的人进入冥寂的心境。猕猴赞:即《猕猴颂》,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赞美终南山的诗。方得其树:刚刚来到山边。万壑千岩(壑:山谷;岩:山石):形容终南山地势险阻,有许多沟壑和岩石。休复:停止下来休息。屹(yì)若终南:屹立着像终南山一样高耸。六窗(chuò):佛教语,佛寺里的六扇门窗
入风赞 入风无根当处彰,一为热恼一清凉。 乾城影里金刚眼,傀儡棚头古佛场。 与世推移元不动,随人忧喜竟无妨。 可中若有纤豪许,物我相持意未忘。 注释: 1. 入风无根当处彰:意为无论风吹到哪里,它都如同有根一样显现出来(彰显)。 2. 一为热恼一清凉:一方面感到炎热烦恼,另一方面又感到清凉舒适。 3. 乾城影里金刚眼:形容如金刚般坚毅的眼神。 4. 傀儡棚头古佛场:形容像是傀儡戏舞台一般
让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梦石真赞 - 这是一首诗的开头,表达了对梦中石头之美的赞美。 2. 王母梦中,石佛象骨。 - 描述了在王母的梦中,石头的形状像佛像的骨头一样。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头比作佛像的骨头。 3. 峰前鳖鼻,僧蓝棋布。 - 描述了山前的鳖鼻子形状像僧人的棋子一样分布。这里的“鳖鼻”和“僧蓝棋布”都是形象的描述,将自然景物与人物特征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意象。
这首诗是《谷堂真赞》的首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1. 冰出水,玉出石:这句诗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事物从无到有的过程。“冰出水”指的是冰块在融化的过程中变成了水,而“玉出石”则是指玉石从石头中诞生。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又暗含着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 2. 破獍出窠母遭食:这里,“獍”指的是一种猛兽,而“窠”则是它的巢穴
【注释】: 如:像。 悟空:指佛祖,悟空即佛祖的号。 二居士:指禅宗二祖神秀和三祖僧璨。 真赞:赞美。 一一:一尘不染。 亦不如:与“一尘不染”意思相近。 悟空空须得悟:悟就是悟道、领悟。悟空是佛家语,意为觉悟。 谁家:何处。 一对鸳鸯:比喻一对男女,或比喻成双成对的人。 万象之中独露:万物之中,只有这一对鸳鸯显露了本性。“万象”泛指一切事物,“独露”即突出、显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佛教修行的诗。以下是对每句的逐词释义: 1. 假以四大,抽之一机。 - “四大”是佛教中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地、水、火、风。在这里,“假以四大”意味着借助于这四种元素来创造或维持身体和生命。 - “抽之一机”意味着从这些基本元素中抽取出一种机制或原理。这里指的是理解并应用这些元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方法或途径。 2. 空无作相,动转云为。 -
【注释】 得些皮肉:得到一些身体。 大家快活:一起快乐地生活。 没些皮肉:没有身体了,指死后。 一场冷落:冷冷清清的。 舜若开颜:舜帝(传说中的帝王)如果笑出来。 那吒发恶:哪吒发怒。 万里神光犹较些:万丈光芒还相争着什么。 一物长灵浑大错:万物都长成灵性,却有大的错误。 错不错,切忌无绳而自缚:错误和正确之间,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束缚而自我否定。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赞颂肉体与精神关系的颂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思想感情和结构,赏析时要结合诗歌的意象来分析。 “谷堂真赞 其二”,诗的第一句点明了题目,说明这首诗是写谷堂真赞的。 第二句说“予常对人言,谷堂老子”,这是说作者经常向人夸赞谷堂真赞。这一句中有三个关键词语:一是“老子”,这里指谷堂真赞;二是“人类精奇”,意思是谷堂真赞是人的精怪,非常奇特;三是“缁流标格”,意思是他的行为举止有僧尼的风格,即符合僧尼的规范
【注释】 净信道:净信,即净宗。禅宗有“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之说。净宗亦然,“入净信心宗,则无俗不真”,是说修净土法门,则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幻智法门:指净土法门,即阿弥陀佛所宣说的“愿生彼国,得不退转,乃至成佛,与十方诸佛所证之法门”。佛:梵语Buddha的音译,意为觉者、悟者。子:同“慈”,慈爱之意。止庵道人:指东山僧止庵(1623-1675),字圆明,号止庵,浙江绍兴人。 【赏析】
皮肤脱落尽,骨节有如许。 未即化泥尘,且更相撑拄。 注释:皮肤已经脱落殆尽,但骨节仍然清晰可见。虽然即将化为泥土和尘埃,但骨节依然支撑着身体。 一味五味禅,千差万别语。 注释:这里的“五味”指的是佛教中五种基本味道,而“禅”则是禅宗的修行方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禅宗的修行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和表达方式。 问者如纺车,而今较些子。 注释:询问者就像纺车一样旋转,但与以前相比
【注释】 ①刘世美:名良,字子美。北宋诗人,有《刘子美集》。新架诗礼堂:指新建的诗礼堂。莱衣阁:指莱衣阁,为宋时供奉文宣王孔子像的地方。来薰台:是宋人张孝祥所建,用以取景的亭榭。养心斋:即“养心殿”,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曾改建为斋室,以供其读书、绘画之用。②五偈:指刘世美的五首赠诗。 【赏析】 此诗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冬。当时刘世美任太学录。刘世美与苏轼友善,因反对新法
【注释】: 刘世美宅新架诗礼堂莱衣阁来薰台游息轩养心斋以五偈赠之 其二:我愿天下士,奉亲皆若此。 家家父母前,人人老莱子。 译文: 我期望天下的士人,都能孝敬父母就像这些年轻人一样,在父母面前尽孝;人人都是像古代的隐士老莱子的子孙后代。 赏析: 《五古·我愿天下士》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此诗表达了作者希望天下人都能做到孝顺父母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隐退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注释】 刘世美:即刘基。彭城子:指宋彭泽县令陶渊明,字彭城,世称“五柳先生”。诗礼:指《诗经》中的“风、雅、颂”三部分,以及《礼记》等古代诗歌和礼仪。专门:有专长。只今:如今。青云上:指当官。粲然:明亮的样子。诸昆:兄弟辈。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好友刘世美的,诗人以赞美的口气表达了对刘世美的祝愿。 首句点明赠诗对象——刘世美,同时表明了赠与的缘由:“早闻”。两句说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心惑由多技,养之先欲正: - 这句表明了由于技能的多样化,内心产生了迷惑。 - “欲正”意味着首先需要纠正或调整这种状态。 2. 纷然万化涂,廓尔大圆镜: - “纷然万化涂”指的是众多变化和复杂的情况。 - “廓尔大圆镜”则是一种比喻,形容事物的本质或真相如同一面巨大的圆镜,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 我们将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理解各个选项的意思,然后做出判断。本题中“长者施法衣”一句中的“长者”指僧人,“施”即给;“法衣”是僧人的袈裟,用来象征佛法。第二句“山僧肩上搭”,意思是说山里的和尚,在肩上披着袈裟。第三句“有口今懒开”意思是说,现在懒得开口了,只靠袈裟来传教说法。这几句的意思是:一个长者给僧人施舍法衣,那山中的和尚就背着袈裟
```md 相从无十日,相别又经年。 为问南来雁,群飞孰使然。 注释:自从相识以来,相聚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十天,转眼间又要分别,这已经是第二个年头了。我想知道,是什么使得你们能够跨越千山万水,不辞辛劳地向南飞去呢?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痛,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