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溪劈箭虽云急,截流过者脚不湿。
东山一水人不惊,拟动脚时滩下立。
如何咫尺东山门,在眼可望不可及。
珍公老手但问渠,自有方便令人入。
注释:
与珍道者造东山寺前石桥
灌溪劈箭虽云急,截流过者脚不湿。
东山一水人不惊,拟动脚时滩下立。
如何咫尺东山门,在眼可望不可及。
珍公老手但问渠,自有方便令人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与珍道者一同建造东山寺前石桥时所作。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第一句“灌溪劈箭虽云急,截流过者脚不湿。”描绘了水流湍急的场景,但诗人却以轻松的心态面对,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世外桃源。这里的“劈箭”指的是水流冲刷石头,而“截流过者脚不湿”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面对困难时依然保持冷静的态度。
第二句“东山一水人不惊,拟动脚时滩下立。”进一步描绘了东山寺前的美景。诗人以“人不惊”来形容河水平静如镜,没有引起人们的惊慌;而“滩下立”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面对危险时依然沉着冷静的姿态。
第三句“如何咫尺东山门,在眼可望不可及。”表达了诗人对东山寺门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感受。这里的“咫尺”和“可望不可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又透露出一种无奈的遗憾情绪。
第四句“珍公老手但问渠,自有方便令人入。”则是对诗人与珍道者共同建设石桥过程中的智慧与经验的总结。这里的“老手”和“方便”都暗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自信。
整首诗通过描绘东山寺前的美景、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总结经验教训等方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