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不识丹霞师,迩来偶识丹霞子。
却因其子识其师,云水相悬渺千里。
空生不往丰岩中,丹霞不到西庵里。
如何说个相识来,理契即邻休寐语。
风前把出赠行人,虚空稽首须弥舞。
千载冰岩一日春,悬水落崖声似雨。

【注释】

  1. 丹霞师:指诗人的朋友,也是他诗的好友。丹霞子:指诗人的朋友的儿子,即后来的僧人。2. 却:反而。3. 理契:道理相合。4. 稽首:佛教拜礼,两手伏地至头。5. 须弥:印度古代神话中的最高山峰,也指须弥山。6. 冰岩:形容山峰如冰一般冷峻。7. 悬水:瀑布的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声如雨下。8. 千载:千年。9. 悬水:瀑布的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声如雨下。10. 一日春:一天如同春天一样温暖。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是诗人送他的诗友之子归丰岩时写的。诗人写这首诗时,正是自己生活困顿、仕途失意之时,因此诗中充满了悲凉之意。
    首联两句,写初识与再遇。“我”和“丹霞师”,初见时并不熟悉对方;而后来“我”才真正认识“丹霞子”。这中间的变化,全是因为“丹霞子”的出现。所以,“却因他/她”才“识其师”的。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两人的相识过程,而且写出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颔联两句,写友人之子对父亲的思念与尊敬。“空生不往丰岩中”一句,是说“我”虽然不能亲自去丰岩探望父亲,但心中却常常想着丰岩,想念着父亲。“丹霞不到西庵里”一句,是说“我”虽然不能亲眼见到“丹霞子”,但心中却常常记挂着“丹霞子”。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尊敬之意。
    颈联两句,写诗人与友人之子的友情。“如何说个相识来”一句,是说诗人与友人之子虽然未曾见面,但却通过书信等方式相识,这种相见的过程虽有些曲折,但却让人感到十分亲切。这两句诗,既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友情,又反映出诗人与友人之子的默契。
    尾联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祝福。“理契即邻休寐语”,是说如果“我”和友人之子在道义上相契合,那么“我”就希望他们能像邻居一样亲密无间,一起共度时光,共同享受生活的欢乐与幸福。“风前把出赠行人”一句,是说在风前把酒送给远行的人,祝愿他们一路顺风,早日回到家乡。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又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意。
    既有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又有对友人深深的尊重之意,更有对友人深深的祝福之意,充分展示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友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