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似漆,清而癯。
龙无角,蛇有须。
契得之,不自扶。
空老矣,乃用渠。
穿天台,挑衡庐。
涵瀛浡,吞江湖。
山水具,默然无。
突然出,拟则迂。
点须弥,为丘墟。
指墙壁,为文殊。
快荐取,勿踌躇。
是之外,乃无馀。
【诗句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拄杖者的形象和特点,并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
- “黑似漆,清而癯”:描述拄杖者的肤色,如漆一般黑,且身材清瘦。
- 注释:黑似漆,形容其肤色深黑;清而癯,指其身材清瘦。
- 赏析:通过颜色和体型的描绘,突出了拄杖者的独特气质。
- “龙无角,蛇有须”:比喻拄杖者的性格或特征。
- 注释:龙无角,象征其性格中不张扬、内敛的一面;蛇有须,暗示其思维敏捷、行动迅速。
- 赏析:通过动物的象征,揭示了拄杖者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
- “契得之,不自扶”:表明拄杖者已经领悟到某种道理或智慧,无需他人帮助。
- 注释:契得之,指理解到了某些道理;不自扶,表示无需他人扶持。
- 赏析:这句话传达了一种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
- “空老矣,乃用渠”:指出虽然岁月已逝,但拄杖者依然能够自如地行动。
- 注释:空老矣,意为岁月流逝;乃用渠,表示依然能够使用其能力。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拄杖者对生命的豁达理解。
- “穿天台,挑衡庐”:形容拄杖者行走自如,如同在云间穿梭。
- 注释:穿天台,意为穿过云端;挑衡庐,形象地描绘了行走的场景。
-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拄杖者的超凡脱俗。
- “涵瀛浡,吞江湖”:比喻拄杖者胸怀宽广,能够容纳万物。
- 注释:涵瀛浡,指包容万象;吞江湖,表示胸怀宽广如海。
- 赏析:这句话赞美了拄杖者的精神境界。
- “山水具,默然无”:形容拄杖者与自然和谐相处,心境宁静。
- 注释:山水具,意味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色;默然无,表示内心平和。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突然出,拟则迂”:形容拄杖者的行动迅速,出人意料。
- 注释:突然出,指行动迅捷;拟则迂,表示出人意料。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拄杖者独特的行动风格。
- “点须弥,为丘墟”:强调即使拄杖者拥有智慧(须弥),也终将归于平凡。
- 注释:需弥,佛教用语,指须弥山;为丘墟,意味着最终化为尘埃。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人生无常的哲理。
- “指墙壁,为文殊”:比喻拄杖者虽身处尘世,但心向佛门。
- 注释:指墙壁,指身在尘世;为文殊,表示心灵向往佛法。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拄杖者对精神追求的态度。
- “快荐取,勿踌躇”:鼓励大家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要犹豫不决。
- 注释:快荐取,指快速前进;勿踌躇,表示不要犹豫。
- 赏析:这句话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译文:黑似漆,清而癯,龙无角,蛇有须。理解得透彻,不需他人搀扶。尽管年华已逝,仍然自由如风。步履轻盈,穿越云端;心怀广阔,包容万象。与自然和谐相处,心境宁静。行动迅捷,出人意料;看似平凡,却有非凡智慧。即使智慧高深,终究归于平凡;身在尘世,心向佛门。勇敢追求,勿犹豫徘徊。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拄杖者的独特个性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与人生的诗歌,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