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践平实道路,倚门傍户。
敲磕崄峻门庭,接响承虚。
无师智,自然智。
推倒大梅峰,一举九万里。
保福缓缓向道,伏惟安置。
【注释】
- 偈颂:一种佛教经文诵读时伴随的赞诵,以韵文的形式表达对佛法和佛经的赞美。
- 一百六十九首: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收录的一百零九个偈颂。
-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一百二十九首偈颂。
- 其四十六:即第二百零六首《大般若波罗蜜多》。
- 平实道路:平坦的道路。
- 倚门傍户:靠在门边或窗户旁。
- 敲磕(kē):敲打。
- 崄峻(xiǎn jùn):险峻。
- 接响承虚:指接受声音并保持空灵状态。
- 无师智:没有老师传授的智慧。
- 大梅峰:山峰名,位于中国浙江省。
- 一举九万里:形容高远、辽阔。
- 保福:保佑幸福的人。
- 伏惟安置:敬词,表示恭敬地请求对方接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般若波罗蜜多》,其中“偈颂一百六十九首”指的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一百二十九首偈颂。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人生和修行的深刻理解。
诗的第一句“履践平实道路”描绘了一幅行走在平坦道路上的情景。这里的“履践”意味着实践、经历,而“平实道路”则强调了道路的平坦和简单。这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人生道路的感慨,即人生之路虽然充满了未知和困难,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勇敢前行,就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第二句“倚门傍户”进一步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环境。这里的形象生动,给人以亲切感。“倚门傍户”可以看作是作者为了寻找真理而四处奔波的状态,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这种对生活态度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容易引起共鸣。
第三句“敲磕崄峻门庭,接响承虚”描绘了作者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敲磕”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外界的喧嚣和浮躁的抵抗,而“接响承虚”则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使得整首诗歌更具哲理性。
第四句“无师智,自然智”强调了智慧的本质在于自然流露而非刻意追求。这里的“无师智”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智慧,它并非来自于外部的教导或灌输,而是源于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这种对智慧的理解,使得整首诗歌具有更高的境界。
第五句“推倒大梅峰,一举九万里”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对于理想的追求。这里的“大梅峰”可以看作是作者心中的一座高峰,代表着他的理想和追求。而“一举九万里”则形象地表达了他实现理想的决心和勇气。这种对理想的坚定追求,使得整首诗歌更具感染力。
第六句“保福缓缓向道,伏惟安置”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保福”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幸福的追求,而“缓缓向道”则表达了他遵循道德规范的谦逊态度。同时,“伏惟安置”则表达了对读者的敬意和请求。这种对道德规范的重视和对他人的尊重,使得整首诗歌更具人文关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人生和修行的深入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智慧、道德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哲理性,而且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