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树下生,双林树下灭。
生死不相关,彼此是途辙。
【注释】
偈颂:佛教的一种诗歌,即佛门中的诗。
双林:指双林寺,在今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山南麓。
偈:佛教用语,是佛经中一种文体的名称。
生:出生;死:死亡。
灭:消失。
生死不相关:生命与死亡无关;相互独立。
彼此:互相;相互之间。
是途辙:同一条路。
【赏析】
此诗以“双林树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深刻认识。全诗语言简洁凝练,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性。
首句“双林树下生”,意味着生命的诞生和死亡都在这两颗树木之下,它们共同构成了生命的起始和终结。第二句“双林树下灭”,则表明生命的消亡同样在这两棵树下发生,它们是生命结束的地方。两句一正一反,既表现了生命的过程,又突出了生死的本质。
第三句“生死不相关”,进一步强调了生与死的独立性。诗人认为,生命与死亡并非相连,而是各自独立、互不干涉。这一观点体现了他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第四句“彼此是途辙”,进一步揭示了生死之间的联系。诗人指出,尽管生命与死亡看似独立,但它们实际上是一条道路上的两个阶段,是同一条路上的两个方向。这意味着,生命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必然的过程,无法避免。
这首诗通过描绘“双林树下”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轮回的深刻认识。他主张生死之间并无关联,彼此独立;同时,他也认为生死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是同一条路上的两个方向。这种对于生命本质的理解,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