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癞马系枯桩。
寂而常动,不感而通,四方八面绝罗笼。
不下禅床,一喝耳聋,不妨游戏人事海中。
这首诗出自宋代释绍昙的《偈颂》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译文和赏析:
- 注释:
- 寂然不动: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音和动作。
- 感而遂通:在内心有所感触后,就自然地理解或领悟了。
- 癞马系枯桩:比喻一个人虽然有缺陷,但是被正确引导,也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 四方八面绝罗笼:意思是四面八方都没有束缚和限制,形容自由自在。
- 不下禅床:不下功夫去打坐冥想,即不拘泥于形式。
- 一喝耳聋:一喝令其耳聋,比喻用严厉的手段制止某人。
- 不妨游戏人事海中:意思是即使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也能从容应对,不受影响。
- 译文:
- 静默无声,心有所感则通达无碍,就像一匹癞蛤蟆被系在枯树上。
- 虽然内心平静,但能不受外界干扰而自得其乐,四周四面都是无法限制的自由。
- 不去刻意修行(如禅坐),一声喝令就能使人失去听觉,表明其威严和不容置疑的力量。
- 不必担心游戏中的复杂关系,如同在大海中游玩一般自如。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来表达禅宗思想,即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相统一。它强调了禅宗的“不二法门”,即一切法门归为一心,一切法皆是我心所现,无需分别对待。通过比喻癞蛤蟆被系在枯桩上,传达出即使是看似有缺陷的人,只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也能展现出非凡的能力。诗中的“四方八面绝罗笼”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即不被外界的纷扰和诱惑所影响,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最后一句“不妨游戏人事海中”则是对这种境界的进一步强调,意味着即使在充满复杂人际关系的环境中,也能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禅宗追求的内心与外在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