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远尘迹,吟过称野情。
阶闲秋果落,池冷月华生。
倚竹蝉声断,开琴鹤梦惊。
却来还有约,未可厌逢迎。

【注释】

题聪上人林亭:在聪上人的林亭写诗。聪上人是唐代诗人,姓李氏。

四面远尘迹:四周都是遥远而模糊的尘世痕迹。

吟过称野情:吟诵过后觉得有山林之志趣。

阶闲秋果落:台阶上秋天的果实已经落下。

池冷月华生:池塘边月光下生出清凉的感觉。

倚竹蝉声断,开琴鹤梦惊:倚着竹子听着蝉叫,突然醒来,发现梦中听到的是鹤鸣和弹琴的声音。

却来还有约,未可厌逢迎:却又回来,还可能有约定,不能厌烦这种欢迎招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到聪上人林亭中作诗之后所写。聪上人名不见于《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他是一位隐士,所以这首诗应是在作者去林亭作诗后写的。诗中的“吟”、“过”、“开”等字都暗含了“作诗”的意思。

首联两句写林亭的环境,用一 “远”字写出了林亭远离尘世、清幽雅致的特点。“四围”二字则突出了林亭四周没有世俗的干扰或侵扰,给人一种宁静之感。

颔联两句写林亭的景色,“秋果”即落叶的果实,这里用“秋果落”来代指落叶。“池冷月华生”,则是用“生”字来形容池水由于冷而变得清澈透明,月亮也因冷而更加皎洁明亮,给人以静寂之美。

颈联两句写诗人与聪上人的互动,“倚竹蝉声断”是说倚着竹子听蝉鸣时被打断;“开琴鹤梦惊”则是说打开琴弦弹奏时被鹤梦惊醒。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聪上人的互动过程。

尾联两句则是对前面诗句的回应,表达了诗人对与聪上人相处的期待和渴望。这里的“却来还有约”,可以理解为诗人再次来到林亭时,与聪上人又有了新的约定或安排。“未可厌逢迎”则表达了诗人不愿被过度的欢迎或接待所困扰。

这首诗通过描绘林亭的环境和景色,表达了诗人与聪上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默契。同时,诗中的一些词语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吟过”、“池冷”、“月华生”等,都富有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