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是是正人伦,月夜花朝几损神。
薄俗不知惩劝旨,翻嫌罗隐一生嗔。
【注释】
读罗隐诗集:读罗隐的诗集;罗隐:唐代诗人,字蕴山,号洞天先生,余姚人。
非非是是正人伦:指诗中用词造语非常奇特,但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标准。
月夜花朝几损神:在月夜花朝时读罗隐的诗,会让人心神不宁。
薄俗不知惩劝旨:社会上一些庸俗的人不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惩恶扬善的意思。
翻嫌罗隐一生嗔:反而认为罗隐生来就脾气暴躁。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评论罗隐诗歌风格的诗。诗中对罗隐的一些诗句作了评价,指出了这些诗句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首句“非非是是正人伦”,意思是说罗隐的诗虽然造语奇特,不合常规,但其内容却符合封建社会的道德准则。这里“人伦”指人与人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处之道。罗隐生活在唐朝末年,他的思想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主张慈悲为怀,反对暴力和杀戮。因此,他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人性的关爱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创作的,它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同时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句“月夜花朝几损神”,意思是说在月夜花朝这样的美好时刻读罗隐的诗,会让人心神不宁。这里的“月夜花朝”指的是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七夕节,也叫做乞巧节。这个节气一般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举行。传说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人们会在这一天祈求美满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然而,由于当时社会风气不好,一些人为了谋取私利而不惜伤害他人。这种恶劣的行为与美好的节日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人们在享受节日欢乐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痛苦和悲伤。因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忧虑之情。
第三句“薄俗不知惩劝旨”,意思是说社会上一些庸俗的人不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惩恶扬善的意思。这里的“薄俗”指的是那些庸俗、低俗的社会风气。“惩劝旨”则是指诗歌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罗隐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的揭露和批评。他认为,应该以正义和善良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让社会充满和谐与美好。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思想很难得到认同和支持。因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社会风气的失望和无奈之情。
最后一句“翻嫌罗隐一生嗔”,意思是反而认为罗隐生来就脾气暴躁。这里的“嗔”是指愤怒和怨恨的意思。罗隐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世俗虚伪和贪婪的揭露和批判。他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的观点和做法往往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因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罗隐性格特点的认识和评价。
这首诗通过对罗隐诗歌的分析和评论,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期望和追求。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前卫和大胆的,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