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虫名烛蛾,翱翔近灯火。
举手再三遮,彼意终不可。
驱去复飞来,防护更劳我。
汝无纵所见,自取燋肌祸。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有虫名烛蛾”,这是诗人对烛蛾的直接描写,是全诗的开端,为下文作铺垫。
“翱翔近灯火”,写烛蛾在灯下盘旋飞翔。“近”字用得极妙,它既写出了烛蛾飞得近的特点,又暗示出它的行动之诡秘,从而为下文写其反复无常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举手再三遮”,写烛蛾被诗人所惊,连忙举起双手遮挡。“再”“三”这两个词都表明了诗人对烛蛾行为的反应之快,也暗示了烛蛾行动的频繁和迅捷。
“彼意终不可”,说烛蛾虽然被遮住了,但它仍然不肯离去。这里的“彼”指的是烛蛾,而“不可”则表现了烛蛾的顽固和执着。
“驱去复飞来”,写烛蛾被罩住后,又被赶走后又飞回来。这一句中,“驱”“复”“飞”这几个动词,都写出了烛蛾反复无常、难以对付的特性。
“防护更劳我”,说为了防备烛蛾的骚扰,诗人不得不费尽心思,疲于奔命。这里的“防护”指的就是诗人对烛蛾的防御。
“汝无纵所见”,是说不要因为一时看不到烛蛾而放任自己,要时刻注意,警惕烛蛾。这里的“纵”指放纵的意思,也就是不要因一时看不见而放松警惕,要时刻提防。
【答案】
示例:
烛蛾
有虫名烛蛾,翱翔近灯火。
举手再三遮,彼意终不可。
驱去复飞来,防护更劳我。
汝无纵所见,自取燋肌祸。
译文:
有一只虫子名叫烛蛾,它在灯光下飞翔。
我几次伸手想要把它挡住,但那家伙却始终不肯离开。
尽管我用各种办法赶它走,它却又飞了回来。
你不要因为它暂时没有出现就掉以轻心,否则会自取苦果。
赏析:
此诗写的是一只小虫——烛蛾,它善于飞翔。诗人对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运用生动的动词把烛蛾飞行时的样子描写得惟妙惟肖,使读者如临其境。然而,这只小虫却让诗人颇感头疼,他几次试图将其捉住,但却总是功败垂成。最后,诗人总结道:那只小虫之所以如此顽皮难捉,是因为它的飞行速度太快,且总是变换方向,让人捉摸不透。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看不到它,就放松警惕,否则会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