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沥乾,太虚充满。
衲僧鼻孔长,古佛舌头短。
珠丝度九曲,玉机才一转。
直下相逢谁识渠,始信斯人不合伴。

【注释】

沧海:大海,比喻人世。

太虚:佛教语,指宇宙间的虚空。

衲僧:即僧人。衲,僧服。

珠丝:喻指佛法。珠,比喻佛法;丝,比喻佛法的教义。九曲:指弯曲的道路。

玉机:指法器。玉,比喻法器的精美;机,比喻法器的形状或结构。一转:指转动一次。

直下:佛经中指从无始以来。谁识渠:谁能认识他。渠,代指作者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赞禅门高僧的偈文。诗的前两句写海阔天空、太虚幻空的境界,后两句写禅宗高深莫测的意境。全诗对禅门高僧的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

首句“沧海沥乾,太虚充满”,意谓浩瀚如海之境界已干涸,而虚空却无限宽广。这里借用海的意象,以象征人生经历的沧桑变化和世事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禅门高僧面对世间纷扰时所持有的超然态度。

次句“衲僧鼻孔长,古佛舌头短”,则是对禅门高僧独特气质的描绘。通过夸张手法,将禅门高僧与普通人相比,突显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两句诗既表现了禅宗追求自然无为、随缘度日的生活理念,也反映了禅门弟子在修行过程中逐渐摆脱尘世烦恼、达到心灵净化的境界。

“珠丝度九曲,玉机才一转”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禅宗高深莫测的意境。珠丝,喻指佛法;九曲,指弯曲的道路。玉机,比喻法器。一转,指转动一次。这里的“度”、“才”都是动词,分别代表“渡过”、“仅能”。整句诗的意思是,禅宗的高深境界如同一条曲折迂回、难以捉摸的道路,只有那些领悟佛法真谛的人才能在其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最后一句“直下相逢谁识渠,始信斯人不合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禅门高僧的独特见解。在这里,“直下相逢”意味着在佛法的道路上,人们能够直接地遇见并领悟到佛法的真谛。而“谁识渠”则是说,只有那些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才能够认识并理解禅门高僧的真正价值。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之词。在他看来,禅门高僧之所以不同于常人,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在佛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达到心灵净化的境界。因此,他认为禅门高僧不应该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而是应该继续在佛法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地探索和领悟生命的奥秘。

这首偈文通过对“沧海沥乾,太虚充满”、“衲僧鼻孔长,古佛舌头短”、“珠丝度九曲,玉机才一转”、“直下相逢谁识渠,始信斯人不合伴”等诗句的巧妙运用,不仅展现了禅门高僧独特的气质和修行方式,也传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真谛的深刻领悟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