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之微妙,未痕朕兆。
彻造化之源,据生杀之要。
至虚而独存,当明而隐照。
筑筑磕磕兮鼻孔累垂,哆哆和和兮舌头狤獠。

觉之微妙,未痕朕兆。

彻造化之源,据生杀之要。

至虚而独存,当明而隐照。

筑筑磕磕兮鼻孔累垂,哆哆和和兮舌头狤獠。

注释:

  • 觉之微妙,未痕朕兆:觉是佛教术语,指的是觉悟、明了。微妙是指非常精妙、难以捉摸。痕朕兆则指没有留下痕迹或迹象。整句诗表达了对佛性或真理的领悟是极其微妙、深不可测的,以至于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 彻造化之源,据生杀之要:彻是通晓、透彻的意思。造化之源是指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源。生杀之要是指生命的生死存亡的关键。这里表达了对于宇宙万物生成原理以及生命存亡关键的理解。
  • 至虚而独存,当明而隐照:至虚表示最本质、最纯粹的东西。独存意味着独自存在。当明表示明亮、显著。隐照则是暗地里照射、显现。这句话的意思是最本质的东西是最纯粹的,独自存在而不被外界所影响。同时,在某些时刻,这种纯粹的本质会以某种方式显现出来。
  • 筑筑磕磕兮鼻孔累垂,哆哆和和兮舌头狤獠:筑筑磕磕兮形容说话的声音杂乱无章,鼻子里流出的鼻涕多得拖拉下来,舌头发硬、不灵活。哆哆和和兮形容声音低微,舌头不灵活。这些描述形象地描绘了说话人的状态,包括其声音的紊乱、鼻涕的过多以及舌头的僵硬。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禅人写真求赞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体悟。诗中多次提及“觉之微妙”、“至虚”等关键词,强调了禅宗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洞察事物本质的境界。通过对比“未痕朕兆”与“当明而隐照”,诗人表达了对禅宗教义中“空”的观念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通过描写禅人的形象与动作,如“鼻孔累垂”、“舌头狤獠”,生动地展现了禅人修行过程中的苦修与执着,以及禅宗中对内心清净的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禅人写真的赞美,更是对禅宗思想的一种艺术化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