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之容,高岩雪松。
清白之胸,冷月霜钟。
种田博饭,地藏之春农。
明镜非台,黄梅之夜舂。
百草头上闲和尚,而今何处不相逢。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岁寒之容,高岩雪松。
    注释:形容人的容貌如寒冬之松树挺拔,坚韧不拔。

  2. 清白之胸,冷月霜钟。
    注释:比喻人的心灵纯洁无瑕,如同寒冷月光下敲击的寒钟般清亮。

  3. 种田博饭,地藏之春农。
    注释:比喻辛勤耕作,像农民一样耕种田地,以求生存,这里特指种田。

  4. 明镜非台,黄梅之夜舂。
    注释:比喻真相或真理并非总是被看见,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才能显现。

  5. 百草头上闲和尚,而今何处不相逢。
    注释:形容世间万物,无论是什么草,在某种情境下都会遇见和尚,说明和尚无处不在。

译文与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百十六:

岁寒之容,高岩雪松;
清白之胸,冷月霜钟;
种田博饭,地藏之春农;
明镜非台,黄梅之夜舂;
百草头上闲和尚,而今何处不相逢。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宗人物的生活与修行状态,通过自然景象来隐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诗中“岁寒之容”指的是面对严寒依然保持坚贞不屈的态度,“高岩雪松”则比喻其心性如高山之松,不畏风雪。接着,“清白之胸”、“冷月霜钟”则是形容其内心纯净如冷月下的霜钟,不染尘埃。

“种田博饭”意味着他如同农夫一样勤劳朴实,“地藏之春农”则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土地的尊重。“明镜非台,黄梅之夜舂”表达了他追求真理的态度,如同明镜无法照亮整个天空,只有通过夜晚的黄梅雨才能洗净尘埃,显露出真实。

最后一句“百草头上闲和尚,而今何处不相逢”,则是一种哲理的表达,意味着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遇到同样坚持本心的和尚,强调了修行者普遍性的存在和影响。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禅宗人物的内在世界和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