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直口阔,目深眉低。
灯连少室,派接曹溪。
恰恰混不得,堂堂类不齐。
把手共语,出力相携。
春风浩浩,秋风凄凄。

【注释】

  1. 禅人:禅宗僧人。化主:主持,即住持。写真:画像或肖像。求赞:请别人写赞文以表彰。
  2. 二百二十四: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故有“二百二十四”之说。
  3. 灯连少室:指佛光普照,如灯火般连绵不断地照耀着少室山。
  4. 派接曹溪:指佛教的法脉从曹溪(今广东省潮州市)开始,一直延续到全国各地。
  5. 恰恰混不得:指画中的佛像形象与现实中的佛像形象有所不同,难以分辨。
  6. 堂堂类不齐:指画中的佛像庄严雄伟、气宇轩昂,与现实中的佛像形象不同。
  7. 把手共语:指与佛像对话时,要恭敬地握住对方的手。
  8. 出力相携:指在与佛像对话时,要用力握住对方,以示亲近和尊重。
  9. 秋风凄凄:形容秋日凄凉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佛门中人的肖像画的诗。作者通过对画作的描述,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之情。

首句“鼻直口阔,目深眉低”,描绘了佛门中人的形象特征。鼻子直挺、嘴巴宽阔、眼睛深邃、眉毛低垂,这些特点都体现了佛门中人的气质和风度。

诗人用“灯连少室,派接曹溪”两句来形容画作的背景。少室山和曹溪都是佛教的圣地,象征着佛法的传承和流传。

第三句“恰恰混不得,堂堂类不齐”,则进一步描绘了画作的特点。画中的佛像虽然与现实中的佛像有所不同,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气质。这两句话将画作的特点和现实中的佛像进行了对比,突出了画作的独特之处。

最后两句“把手共语,出力相携”,则描绘了与佛像对话的情景。在这里,“把”字是敬称的意思,表示要恭敬地握住佛像的手;“出力相携”则表达了与佛像之间的亲密关系,表示要用力握住佛像,以示亲近和尊重。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佛像肖像,通过对其特点的描写,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中的佛像与画作中的佛像进行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画作的内涵和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