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五十三年事,并入初中后夜心。
须信刹那通过未,更无毫发作追寻。
随消旧业根先断,永绝新殃道已深。
此是安身立命处,故吹一曲报知音。

【注释】

细思五十三年事:细想过去五十三年的往事。

并入初中后夜心:全部归入到“初中后”的夜晚中。

须信刹那通过未:要相信这刹那(即一瞬)之间能否通过。

更无毫发作追寻:再也没有任何毫发的差错发生。

随消旧业根先断:随着消除旧业(即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等)的根基已经先行断裂了。

永绝新殃道已深:永远断绝了新的灾祸,道路已经非常深远。

此是安身立命处:这是安身立命的地方。

故吹一曲报知音:所以吹奏一曲,报答知己。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五十三岁以后,在“初中后”(指中年时期)的夜晚所写。当时作者已是五十七岁的人,回想过去五十三年来的经历,不免感慨良多。

首联两句说:“细想五十三年事,并入初中后夜心。”细想过去五十三年的往事,全都归入了“初中后”的夜晚中。这里用“并入”二字,既表示过去的事情都已结束,又含有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初中后”三个字,则是指中年时期(即四十至四十五岁)。

颔联两句说:“须信刹那通过未,更无毫发作追寻。”必须相信自己在这刹那就能通过一切障碍,再也找不到任何毫发差错发生了。这里的“刹那”二字,既是佛教语,意为瞬间,也表示短暂的时光。“毫发”一词,出自《庄子·庚桑楚》:“圣人常备万物之形,而与之化其志也。”毫发,原为极微小之意,这里指极其微小的差错或失误。“通过未”,意谓经过短暂的时间就通过了。“毫发作追寻”,意谓不再发生丝毫的错误。

颈联两句说:“随消旧业根先断,永绝新殃道已深。”随着消除旧业的根基已经先行断裂了;永远断绝了新的灾祸,道路已经非常深远。“随消”二字,表示解除,消灭的意思;“永绝”二字,表示永久断绝。“新殃”,犹新祸,意谓新的灾祸。“道已深”,意谓灾祸已深重难以挽回。

末联两句说:“此是安身立命处,故吹一曲报知音。”这就是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我吹奏一曲来报答知音。“安身立命”,语出《左传》: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民不胜其害,范宣子乃轻币。商贾相放,遂亡其国。君子曰:“吾闻之也,忠信,可以振穷,仁可以取众,然振穷者必先取信,取众者必先知仁焉。”(《左传•昭公十三年》)这里借喻自己立身处世之道。“故吹一曲”,意谓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而吹奏一曲音乐。“报知音”一词,语出《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堂高。’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如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感激之情。

整首诗从回顾过去说起,然后写到现在的处境,最后才点题:“此是安身立命处”,也就是“报知音”。全诗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