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别岷峨路五千,幸携瓶锡礼高禅。
不材虽见频挥斧,钝足难谙再举鞭。
深咸恩光同日月,未能踪迹上林泉。
明朝且出山前去,他日重来会有缘。

注释:

  1. 西别岷峨路五千:指诗人在西边告别了岷山和峨眉山。岷山和峨眉山是四川的名山,因此这里用“路”来形容离别之远。
  2. 幸携瓶锡礼高禅:意思是有幸携带瓶和锡去拜访高山上的寺庙。瓶是装水的容器,锡是金属,这里代指僧人。高禅指的是高僧。
  3. 不材虽见频挥斧:意思是即使我没有什么才能,但看到这些和尚们仍然频繁地挥舞着斧头。这里的“不材”指的是作者认为自己没有特别的才能,而“频挥斧”则形象地描绘了和尚们在修行时挥舞斧头的勤劳景象。
  4. 钝足难谙再举鞭:意思是我的腿脚迟钝,难以理解如何再次挥动长鞭。这里的“钝足”指的是走路缓慢,而“再举鞭”则意味着再次使用长鞭。
  5. 深咸恩光同日月:意思是深深感激佛祖的恩泽,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永恒不变。这里的“深咸”指的是深厚的恩情,而“恩光”则是指佛祖给予的恩泽。
  6. 未能踪迹上林泉:意思是我未能找到像张良那样隐居山林的地方。这里的“踪迹”指的是寻找或发现,而“上林泉”则是指山林中的清泉,象征着隐居之地。
  7. 明朝且出山前去:意思是明天我就要离开这个山中的地方了。
  8. 他日重来会有缘:意思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有机会再来这个地方。这里的“他日”指的是未来的时间,而“重来”则是指再次到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离别之情的诗作。首句“西别岷峨路五千”,通过描述离别的道路之遥远,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分别的感慨。接着第二句“幸携瓶锡礼高禅”,则是表达了作者对寺庙和高僧的敬意。第三四句“不材虽见频挥斧,钝足难谙再举鞭”,则是通过自己的比喻,表达了自己虽然有才能但却无法得到赏识,以及自己的腿脚笨拙,难以理解如何再次挥动长鞭的辛酸。最后两句“深咸恩光同日月,未能踪迹上林泉”,则是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再次来访的愿望。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离别的情绪,以及对寺庙和高僧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