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安禅地,千松塔院春。
门深松桧老,事古岁时新。
人礼香灯夜,鸟啼花雨晨。
祇应禅石上,去住亦通神。

注释:

大士安禅地:指的是高僧在此处修行,安禅之地。

千松塔院春:形容塔院周围有上千棵松树,春天时景色宜人。

门深松桧老:说明这座塔院的大门非常古老,已经历经沧桑。

事古岁时新:这里的“事”是指修行活动,“岁时新”表示这些活动与古代的习俗不同,但又有新的创新。

人礼香灯夜,鸟啼花雨晨:描述了人们在夜晚烧香礼佛,早晨则听着鸟鸣和花雨的声音。

祇应禅石上,去住亦通神:这里的“祇应”是应该的意思,意思是在这里修行的人可以感受到禅宗的精髓,无论去留都能通达神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塔院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氛围。首句“大士安禅地”,以大士(即高僧)为焦点,强调了这个地方的宁静与神圣。接下来的“千松塔院春”,通过描写千松和塔院的春景,展现了这个地方的美丽与生机。

第二句“门深松桧老”,进一步描绘了这座塔院的大门的古老和沧桑感。这里的“门深”可能指大门深邃,或者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而“松桧老”则突出了这座塔院的古老和悠久的历史。

第三句“事古岁时新”,表达了在这个古老的环境中,修行活动仍然有新的变化和创新。这可能是对传统宗教活动的一种新的诠释或理解,使得这些活动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第四句“人礼香灯夜”,描述了夜晚人们在寺庙中烧香礼佛的场景。这体现了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而“鸟啼花雨晨”,则描绘了清晨鸟儿的鸣叫声和花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最后一句“祇应禅石上,去住亦通神”,表达了在这里修行的人可以感受到禅宗的精髓,无论去留都能通达神明。这既是对这个地方的赞美,也是对禅宗思想的一种诠释。

整首诗通过对塔院的描绘,展现了这个地方的美丽、宁静和神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宗教和禅宗的思考和理解,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