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沙白纸费封题,一听雷音万仞低。
慰释私怀已无量,那堪更唱逻罗哩。
注释:
玄沙白纸费封题,一听雷音万仞低。
安慰释怀已无量,那堪更唱逻罗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描述了一个人在听到雷声后的心境变化。
首先看第一句“玄沙白纸费封题”,这里的“玄沙”是一种佛教用语,代表着清净的心灵,而“白纸”则表示了内心的纯洁。作者用“费封题”来形容自己在面对雷声时的心情,就像是在一张空白的纸张上书写一样,没有任何准备和计划。这一句主要表达了作者面对雷声时的内心感受,即他感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被震撼,仿佛被雷声所触动,无法平静下来。
接着看第二句“一听雷音万仞低”。这里的“雷音”指的是雷电的声音,而“万仞低”则形容了雷声的巨大和威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听到雷声后,感受到的震撼和敬畏之情。雷声如同万丈高山一般,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
然后看第三句“慰释私怀已无量”。这里的“私怀”是指个人的欲望和私心,而“慰释”则是表示了解除和消除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听到雷声后,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雷声的出现让他放下了心中的杂念和烦恼,感到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最后看第四句“那堪更唱逻罗哩”。这里的“逻罗”也是一种佛教用语,代表一种解脱和超脱的境界。而“唱”则表示了表达和传达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当作者在听到雷声后,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安宁,但又难以完全摆脱内心的困扰和烦恼。因此,他只能通过唱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但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
整首诗通过对雷声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从最初的震撼和不安,到后来的平静和宁静,再到最后的无法摆脱的困扰,诗人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这种转变反映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和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以雷声为线索,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起伏和变化。通过对雷声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