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
老来不著便,过犯已弥天。

【注释】

偈颂:佛教用语,用韵文来宣说佛经。

诸法寂灭相:一切事物都归于寂灭。

不可以言宣:不能用语言来宣说。

老来不著便:指年岁已高,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过犯已弥天:犯下的过失已经无法弥补,就像天一样大。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偈颂四十二首 其二十三》。贾岛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苦吟著称,诗风清奇僻涩,人称“推敲”。他作诗讲究字字推敲,句句锤炼。此诗就是他在一次外出途中,偶遇一僧坐于古松下,忽然灵感乍现,挥笔写下的一首偈颂。

首句“诸法寂灭相”意译为一切事物的真相都是寂静、空无的。“寂灭”二字在佛教中常用来指代事物本来的状态,即没有生灭变化的状态。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界本质的深刻理解,即一切事物最终都将回归到空无的境地,无需再用言语去描述。

第二句“不可以言宣”,意为这些真理不能用言语来表达。这里的“不可以言宣”并非真的指不能通过言语传达,而是强调了这些真理本身的神秘性和超越性,无法被寻常的语言所捕捉和表述。

第三句“老来不著便”,意译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世俗名利的欲望逐渐减少,不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这里的“不著便”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脱的心态,即不再执着于外在的事物。这种心态的形成与诗人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他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逐渐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第四句“过犯已弥天”,意译为犯下的过错已经无法挽回,就像天一样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悔悟和反思。他意识到,由于自己的执着追求,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这些过错已经难以弥补。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我行为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感悟。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视世界和审视自我的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