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声声已唤斋,堂前作舞老公家。
虽然一钵充饥困,不觉牙生满口沙。
【注释】:
①“颂古”,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号。此诗题下原有小序,说:“少陵野老出手可作《颂》。……其为诗也,以达意为先,而理与事合;至于杂以光艳,间意中好之者。”所谓“达意”,就是表达真情实感。②钟鼓声声已唤斋,堂前作舞老公家。③虽然一钵充饥困,不觉牙生满口沙。④老公,指僧人。⑤一钵,指僧人吃饭用的一种钵状器物。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他因安史之乱流落南方,寄居在成都草堂。此诗描写了和尚吃素的生活和苦乐相随的心境。开头两句说,和尚每天敲着木鱼、敲打着磬,把斋饭摆在堂前,自己就在那里跳舞。这里,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和尚生活的清苦。第三句写和尚虽然吃素,但一天到晚还是不免饥饿困乏。第四句写和尚虽然清心寡欲,但牙齿却因缺少营养而长出了牙垢。最后四句进一步写和尚的清苦生活。尽管他过着这样艰苦的生活,但他从中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因为他知道佛祖释迦牟尼曾说过:“人虽不知,尚不失人。”(见《华严经》)所以和尚们虽然身受折磨,却仍能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态。(见《五灯会元》)
全诗通过描写和尚的清苦生活,表现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生活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教“出世”思想所持的批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