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出金毛师子,百兽不见踪由。
要得爪牙全露,直须自把绳头。
注释:放出金毛狮子,百兽无处藏匿。要想看到它的全部爪牙,必须自己用绳套住它。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金毛狮子的威猛,来比喻那些凶残、强悍之人,他们就像百兽一样,无法隐藏自己的爪牙。整首诗语言简练,富有韵律感,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放出金毛师子,百兽不见踪由。
要得爪牙全露,直须自把绳头。
注释:放出金毛狮子,百兽无处藏匿。要想看到它的全部爪牙,必须自己用绳套住它。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金毛狮子的威猛,来比喻那些凶残、强悍之人,他们就像百兽一样,无法隐藏自己的爪牙。整首诗语言简练,富有韵律感,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在欣赏这首诗前,了解它的背景和文化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此诗由宋代的释道枢创作,收录于《颂古三十九首 其三十六》。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新年佛法答云无:这句诗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对于佛法的领悟是“无”,意味着新的开始或新的理解。 2. 会得依前在半途: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尚未完全,还在学习的过程中,如同旅程的一半。 3. 谁把扁舟清夜笛: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吹响扁舟上的笛子的情景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父子相携入故园” - 这句描述了一对父子一起回到了他们曾经的家园。 2. “篾头时过短篱边” - “篾头”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竹篾或类似的材料,而“短篱边”则表明他们走过了篱笆的边缘或者旁边。 3. “烂泥有刺无人见” - 这句表达了在看似无害的烂泥中隐藏着尖锐的刺,比喻表面看起来无害的人或事物,实则内含隐患或危险。 4. “踏著方知脚底穿” - 这表示只有亲自尝试踩踏
【注释】颂古三十九首 其三十八 云门是个老阇黎,衲僧巴鼻几时知。 拄杖从教不得动,春来未免倒抽枝。 译文: 云门禅师是位高僧,衲僧的真谛何时能悟? 拄杖让他不能乱动,春天来了他难免会倒出枝条。 赏析:此诗赞美了云门禅师。云门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大师。“衲僧”指禅宗僧人。“老衲”是对年岁较大、有修行的和尚的通称。“衲”字原指袈裟,后多用以代指僧人。这首诗中,诗人称赞云门禅师是一个高僧
注释:是谁用画角声吹响江城的号角,我隔着江岸聆听那美妙的乐声。刚醒来还带着酒意,金鸭香炉里袅袅升起轻烟;海棠枝头月影依旧如银。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江城听到梅花曲后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闻歌的情景,“谁将”二字,既写出了听曲者的主观感觉,也点出了曲调的悠扬动听,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一弯残月当空,万籁俱寂。“隔岸”二字更是把声音从听觉转化为视觉想象
我们将这首诗分为四部分来解读: 诗句解析 1. 朴寔头禅无伎俩,一句分明如扑相。 - “朴寔头禅”是佛教用语,意为“佛性”,即本性中具有的佛性或智慧。 - “伎俩”在这里意味着技巧、手段。 - “一句分明”表示某事物或言论清晰明确。 - “扑相”可能是一个打字错误或者笔误,但在此语境下,可能意味着“明显”或“显而易见”。 2. 客来只是叫担板,不知的当谁担板。 - “客来”指客人来访。 -
颂古三十九首 其三十四 【注解】 清净法身:指佛祖的真身,即佛的身体。 无以比量:形容非常之大。比量,衡量。 燕鸿叫断秋光老:燕子叫声把秋天的声音都给打断了,使秋天变得老去。 落叶飘来一样红:树上的叶子一片一片地落下,就像一串串红色的珍珠。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佛祖真身的诗。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佛祖法身的伟大与神秘。诗中“病后依前滴滴脓”一句,用“滴滴脓”来形容佛祖法身的污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十方世界一面镜,镜里看形未足真”意思是:十方世界就像一面镜子,但只是看到形貌,还不足以见其真性。“十方世界”指佛教所说的十方世界的众生。“面镜”比喻众生的形貌。“看形未足真”意谓只看到形迹,就认为可以认识其本性了。 “摸著鼻头渠是我,那时方见本来人”意思是:如果摸到鼻子就能认出自己是谁,那就会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了。“鼻头”指鼻子
注释:颂古三十九首其三十五。新年的时候,佛法的回答是有的,以前小尽时依前二十九。玉麟掣断黄金勒,却向云中大哮吼。 赏析:诗的前两句是说新年时佛法有回应,与小尽时一样,都是二十九。后两句是说玉麟掣断了黄金的马缰绳,然后飞向云中大哮吼。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和玉麟的赞美之情
【注释】 花萼楼:在今江苏南京。 正浓:正是繁盛的时候。 金钱掷罢:用钱买醉。 娇无力:形容女子妩媚动人,但酒力已尽。 倚阑干屈曲中:倚着栏杆,身体蜷缩。 【赏析】 《颂古三十九首》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这首诗写春景,描写了一位佳人醉酒后倚着栏杆、娇弱无力的情景。全诗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地勾勒出了一位佳人饮酒后的娇媚风姿。 首句“花萼楼前春正浓”点明地点和时节。 第二句“蒙蒙柳絮舞晴空”
【注释】 颂古三十九首:唐宣宗大中十一年,诗人与友人游山寺,见木毬,遂作《颂古三十九首》,其中三十一首咏雪。辊(guán):用手掌或脚掌推或压。玄沙:即僧玄藏,唐代僧人。雪峰老人:即僧皎然。皎然号雪峰。攧(jiǎn):摔倒。 【赏析】 此诗写雪景。首句“无”字下得极妙,既写出了雪的洁白,又表现了雪之大。次句“两三个”则点出雪的稀稀落落,给人以朦胧的感觉。第三句写雪景中的一景,“玄沙”,指僧玄藏
注释: 1. 颂古三十九首其二十,是唐代诗人李绅的《题大悲菩萨》中的一句。 2. 大悲菩萨千手眼,如人背手摸枕头。这里的“千手”指的是大悲菩萨有千手千眼,能观世音听众生苦,救度众生;而“如人背手摸枕头”则形容大悲菩萨的形象,像一个人背对着手去触摸枕头一样自在、轻松。 3. 猢孙跳出布袋口,不妨随处逞风流。这里的“猢孙”指的是猴子,而“布袋口”则是指猴子从布袋里跳出来的瞬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
【解析】 这是一篇诗歌鉴赏题,要求考生分析这首诗的“关键词语”。第一句中的“崔颢”指的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号,所以这里指唐代诗人李白。第二句中“问来由”是指问原因,也就是探求原因,而“黄鹤楼”是唐代著名诗人崔颢所题。第三句中的“雪后竹篱梅乱放,一枝临水最风流”,其中“竹篱”和“梅花”都是自然物象,“乱放”“最风流”则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答案】 译文
在唐代,禅宗盛行,许多禅师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来表达他们的修行境界和生活感悟。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 1. 诗词原文: 有禅无师真可笑, 大唐国里何处讨。 可怜多少路行人, 噇却酒糟随路倒。 2. 逐句释义: - “有禅无师真可笑”: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实践的批评态度,认为只有禅修而没有师傅指导是非常可笑的。 - “大唐国里何处讨”: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禅宗实践的迷茫和无助感
诗句释义: 脱得驴头载马头,东家西家卒未休。 译文: 挣脱了驴头,承载着马头,无论是在东家的门前还是西家的门外,奔波劳作却永无休止。 注释: - 驴头:指驴的头。 - 马头:指马的头。 - 东家西家:泛指各种人家或地方。 - 卒未休:一直忙碌从未停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辛勤劳作、不辞劳苦的形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劳动者们不畏艰辛、勤劳不息的精神风貌。同时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风吹雨打节还枯:描述的是风雨的打击下,植物仍然坚韧不拔地生长着。这里的“节”指的是植物的主干,而“枯”则表示即便遭受风雨的摧残,植物依然保持生机。 2. 千尺龙蛇插太虚:形象地描绘了植物的茎干如同巨大的龙蛇一样伸展开来,直插云霄,形容植物生长得非常茂盛。 3. 堪笑儿孙无伎俩:这句话用了一种夸张的说法,表达了对那些子孙后代缺乏才能和技巧的无奈与讥讽。 4.
``` 半斤是八两,八两是半斤。 不识耀州铁,唤作出山银。 【注释】 1. 耀州: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此地盛产铁器,故有“耀州铁”之称。 2. 出山银:即银器,因在山中开采而得名。 【译文】 一斤重的半斤,八两重的半两。 不认识耀州的铁,却把它当作山里的银。 【赏析】 此诗以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误区,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首句“半斤是八两,八两是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