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经济材,妙质静而默。
当年大廷中,如堵观射策。
雄哉贤父兄,一日并辉赫。
勋业望夔龙,宁论二千石。
扶摇吝不借,困此垂天翼。
五载贬筠阳,区区校寻尺。
盐车厄骥足,道路行叹惜。
脱身当岁晏,行李唯典籍。
高怀久达观,不见憔悴色。
悠悠东下船,晚次彭蠡侧。
江风忽崩腾,江水翻且黑。
飘风断黄芦,落雁委砂碛。
鹅毛飞雪片,满野来无极。
龙骧飞万斛,欲进不可得。
淹留向汀湾,萧瑟日将夕。
黄昏势渐壮,夜半已堆积。
鱼龙亦悲啸,凛气增几席。
青灯冷不眠,坐漱元和液。
危樯翻晓鸦,霁日动窗隙。
搴帏望庐山,万仞绝寸碧。
茫茫银世界,荡荡月阃域。
顺流复前趋,百里俄顷刻。
暂停篙橹喧,却著登山屐。
五老笑相迎,千岩委圭璧。
纷纷林下士,洗眼冀一识。
松门共邀迓,香雾浮羃羃。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六年(西元一〇八三年)贬官筠州时所作。诗中描述了他在彭蠡湖遭遇风雨的场景,以及他的心情和感受。
苏轼称赞他的老师王安石为经济材,即有经济才华的人。然后,他用“当年大廷中,如堵观射策”来描绘自己的政治才能。接着,他赞美了贤父兄,表示他们的伟大。然后,他表达了对勋业的期待,希望像夔龙一样显赫。
他描述了自己被贬到筠阳的经历,以及他在途中的艰辛。他形容自己像盐车一样被困住,感叹道路的艰难。然而,当他脱身而出时,他已经达到了高远的境界。他不再关注世俗的眼光,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书籍。
他在彭蠡湖遇到了大风雪,但他依然保持着高远的心态。他在湖边停船,看着天空中的云彩,感叹时间的流逝。他坐在船上,听着风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他也展现了自己的高远境界和超然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