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门奥旨,祖室玄枢。
不遇当人,翻成影响。
注释:禅宗的深奥宗旨,是禅宗祖师的玄虚之枢机。
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反而产生了影响或作用。
赏析:这首诗是说禅宗的深奥宗旨,是祖师的玄虚之枢机,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领悟和实践,那么这种玄秘的宗旨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或作用。
宗门奥旨,祖室玄枢。
不遇当人,翻成影响。
注释:禅宗的深奥宗旨,是禅宗祖师的玄虚之枢机。
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反而产生了影响或作用。
赏析:这首诗是说禅宗的深奥宗旨,是祖师的玄虚之枢机,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领悟和实践,那么这种玄秘的宗旨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或作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辩禅人”,指的就是诗人自己,他通过自己的画作来表达对佛道二教的理解和感悟。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非幻非真,僧繇难写。 - “非幻非真”意味着这幅画并不是真实的事物,而是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 - “僧繇难写”则是指这种境界难以用传统绘画技巧表现出来。 2. 貌不惊人,权衡保社。 - “不惊人”指的是画中人物并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诗句原文: 明明梵音海潮音,青青胜彼世间音。 雨则慧日破诸闇,日则名为观世音。 译文注释: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与“日”的意象,来象征佛教中的“梵音”和“观世音”。在诗中,“雨则慧日破诸闇”指的是雨水滋润大地,使得光明普照,象征着智慧的启示;“日则名为观世音”则是指阳光普照,如同观世音菩萨般普渡众生。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隐喻了佛法的教义
释义:煎茶扫地的事情就像麻一样多,如果掌握了规律就不会有差。打碎了画瓶后回去,才知道那些都是凡人眼中的花。 注释:颂:赞美;古:古代的人或事;十六首:这里泛指诗歌的篇数。麻:麻线,比喻纷乱复杂。如麻理不差:比喻事情繁多而有规律可循。若:如果;归去后:回去之后。始知凡圣眼中花:才明白世上的人都把一些看似平凡的东西看成了神圣之物。 赏析:诗人用“煎茶扫地事如麻”来表达自己对于琐碎繁杂事务的态度
【注释】 法王:指佛陀。依:依止。祖师:佛教语,指释迦牟尼佛。 二臂三头:指佛陀的双肩。转背:回身,转身。伊:代词,他,指佛陀。 端:正。旨:宗旨。瞬:眨眼。 【赏析】 这首诗是颂赞佛陀的。 首句“法王严父是真依”,颂扬佛陀为佛法的化身。“法王”指佛法,“严父”比喻其威严和慈爱,“真依”指佛陀是众生皈依的依归。 第二、三句“二臂三头转背伊”,“二臂”指佛陀的双手,象征慈悲
【译文】: 我刚刚踏入丛林,向你问路来由,你吃粥无过洗钵休。 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注释】: 丛林:佛教语。指佛门。 乍入:刚进入。 钵:僧人用的容器。 吃粥无过洗钵休:意为吃粥没有过错只是清洗僧器罢了。 意气:豪迈之气。 风流:文雅。 赏析: 《颂古十六首》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组诗篇,这组诗共有16篇,每首四句,每首自成一首五言绝句,每篇都以颂扬古人的诗句作为题咏,共六十六句
下面是对《颂古十六首 其七》的逐句释义、诗句和译文的注释,以及末尾的赏析。 1. 诗句释义: - “风头坐断进还难”,描述着一种进退两难的局面,暗示着某种困境或决策的困难。 - “衲子相将不易看”,这里的“衲子”可能是指僧人或者修行者,表达出对这些人群的不易理解和观察。 2. 译文: - 第一句:“在风口浪尖上,进退都很难。” - 第二句:“僧侣们相互跟随也不容易看清。” 3. 关键词注释
【注释】 妙体:佛家语,指佛教中所说的“法身”。如如:指佛法。卷舒:指佛法的展开和收卷。恁么去:指佛家的“般若”之学。草庵:指简陋的僧舍。 【赏析】 此诗为颂古组诗中的第十首,作者在赞美佛家教义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认识。 第一句“妙体本如如”,是说佛家所倡导的“空”的理论,是真正的“妙体”。 第二句“无劳待卷舒”,是指佛家教义的“法身”,是不需要人们去卷舒或收起的。
注释:工巧诸伎艺,头头迸出真祥瑞。 瞥然端坐到家乡,堪笑维摩谈不二。 释义:各种精巧技艺层出不穷,真是吉祥如意的征兆。 突然之间端坐在家中,可笑的是维摩诘谈论的是非二谛。 赏析:这是一首颂古之作。诗人以“颂”为题,对历史上著名的巧匠和能言善辩的辩士分别进行了赞美。首句“工巧诸伎艺,头头迸出真祥瑞”,赞颂了历代工匠的精湛技术与卓越贡献;而第二句“瞥然端坐到家乡,堪笑维摩谈不二”
这首诗的译文是:佛祖不是道亲,我也不是他的亲人。在佛门以外,我殷勤地指陈道理。我的征兆还没有分清,全身都像露水一样。我不知道谁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旨。 注释解释:颂古:佛教术语,指颂赞古代诸佛的功德;非:不是。道父:佛教术语,指道教徒的父亲。朕兆:佛教术语,指朕的征兆。全体露:全身露。指露水。中人:指内行人
【注释】 颂古十六首 其九: 非风幡动唯心动,犹涉廉纤强指陈。 大地未曾添寸土,不知谁是点头人。 【赏析】 此诗写诗人面对现实,感到困惑、失望和不满之情。全诗语言平实,但蕴含的深意耐人寻味。 “非风幡动唯心动”:风吹幡动,幡不动,风吹幡动,幡也不动。诗人认为,只有自己的心在跳动,才会引起对外界事物的变化。 “犹涉廉纤强指陈”:尽管自己没有实际行动去改变现状,但还是像别人一样批评指责别人。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偈六十九首 其四十 释主拈花,强生枝节。 头陀微笑,眼里添尘。 目击道存,翻成途辙。 隔江招扇,早涉崎岖。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1. 释主拈花,强生枝节。 - "释主"指的是佛教的领袖或者老师。在佛教中,佛陀常常拈花以示弟子们,让他们领悟其中的深意。这里的“拈花”,可能是指佛陀通过某种象征性的动作来教导弟子们。 -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公案,通过描述一位行者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禅宗的“无我”、“无念”和“无住”的思想。下面是诗句的释义、译文和赏析: 1. 丈夫儿,自家断,日用无私休计算。 - 丈夫儿:这里指的是一位修行者或智者。 - 自家断:意味着这位行者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决定,不需要依赖他人的意见。 - 日用无私休计算:表示他的生活简朴,没有私心杂念,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不受外界干扰。 2.
苏州有,常州有。 月白风清,天长地久。 路著旧乡关,金毛善哮吼。 父慈子孝少人知,回首面南看北斗。 注释: 1. 苏州有,常州有:苏州和常州都是中国的城市,这里用“有”表示存在。 2. 月白风清,天长地久:形容夜晚的景色美丽,时间漫长,比喻友情或亲情等感情深厚。 3. 路著旧乡关,金毛善哮吼:指的是回家的路上经过家乡的时候,看到熟悉的风景和亲人的呼唤,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金毛是指狗的品种
【注释】 偈六十九首 其四十二着眼看:指仔细观察。休比拟:不要比来比去。几回抛向众人前:几次被人推举出来,在众中表演。八臂那吒提不起:比喻自己能力有限,不能胜任。那吒是梵语Nārāya的音译,意为“天帝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自知之明和谦虚的思想。诗人在众人面前多次被推举出来表演,但每次都因能力有限而无法胜任,因而感到惭愧。他提醒自己的同时,也提醒他人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局限
偈六十九首 其四十三 衲僧蹊径,千眼莫窥。 鸟道无私,经行岂碍。 要关在手,通变刹那。 一味醍醐,莫嫌淡薄。 有时毗卢藏内,优钵华开。 嗅之不闻,是何境界。 灵山仿佛,少室依稀。 抖擞提撕,人天兼济。 注释: 1. 衲僧蹊径:指禅宗的修行道路。衲,即袈裟之意,这里泛指僧人;蹊,小路;径,路径。 2. 千眼莫窥:意指深奥的佛理或禅师的智慧,无法被一般人理解或洞察。 3. 鸟道无私:比喻佛法如鸟飞渡
【注释】 偈六十九首 其四十四:纵横问答有来由,缘木求鱼卒未休。若妙旨寻知见会,还同拨火觅浮沤。诸佛子,着眼看。严霜晓露,彻骨清寒。匝地普天,通同实际。休问得皮得髓,徒夸见浅见深。从来一道恩冤,何以自家退屈。山僧对此,忍俊不禁。闲引少林无孔笛,为君吹起小阳春。满眼觑不见,满耳听不闻。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 这首诗的意思是:纵横问答有来由,缘木求鱼终未休。若妙旨寻知见会,还同拨火觅浮沤。诸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