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淡江空泛小舟,唱歌和月看江流。
更深攲枕梦何处,两峰清霜晓未收。
注释:月光淡淡的江面空荡,泛着小船在江上漂流。我唱歌陪伴明月观赏江流。夜深时倚枕沉思,梦中到了什么地方?清晨山峦上的霜还没有融化。
赏析:这是一首咏景诗。作者通过写月下泛舟,歌和月,看江行等情景来表现自己的闲适心情。诗人泛舟江上,与明月为伴。他唱着小曲儿,欣赏江水流动,直至深夜。最后,诗人倚枕而睡,梦见了远方的山,但醒来后发现山中早晨还留有清霜,这使诗人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之快。全诗语言清新明净,意境优美宁静。
月淡江空泛小舟,唱歌和月看江流。
更深攲枕梦何处,两峰清霜晓未收。
注释:月光淡淡的江面空荡,泛着小船在江上漂流。我唱歌陪伴明月观赏江流。夜深时倚枕沉思,梦中到了什么地方?清晨山峦上的霜还没有融化。
赏析:这是一首咏景诗。作者通过写月下泛舟,歌和月,看江行等情景来表现自己的闲适心情。诗人泛舟江上,与明月为伴。他唱着小曲儿,欣赏江水流动,直至深夜。最后,诗人倚枕而睡,梦见了远方的山,但醒来后发现山中早晨还留有清霜,这使诗人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之快。全诗语言清新明净,意境优美宁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共五句,每句的翻译如下: 1. 妙在转处,密在汝边。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诗歌中巧妙的地方在于转折之处,而紧密的地方则是在词语或意象之间。 2. 绘予面目,正中乖偏。 - “绘予面目”指的是诗歌描绘了作者的形象;“正中乖偏”表示这种形象描绘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元素,反映了事物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3. 踏翻却谢郎船。 - 这里使用了典故
注释: 百丈大师赞 亲见马簸箕,面目甚奇怪。 鼻痛野鸭飞,漆桶好不快。 只见祥麟一角尖,定知罪犯弥天大。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独立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首句“亲见马簸箕,面目甚奇怪”,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马簸箕比作马的脸,用这种奇特的形象来形容马的脸面。马簸箕是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形状像簸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分析判断。此题中,“断杨岐正脉,灭临济纲宗”是说杨岐的禅法断绝了佛教的正宗,临济的禅宗被消灭了;“猿啼碧嶂,月锁千峰”写猿声啼叫在青山翠岭之中回荡,月光笼罩着千峰万壑,渲染出一片幽深寂静的景色,突出其幽静之境;“影落于阗国,人在大辽东”,写诗人身在西域,心系中原,以西域为背景
诗句释义: 1. 项短耳聩,千妖百怪 - 解释:“项短”可能是指诗人的名字或特征,“耳聩”意为听觉不好。这里形容诗人的耳朵不灵敏,听不清楚。“千妖百怪”形容事物繁多、奇异。 2. 如是三十年 - 解释:表示诗人已经活了很长时间,大约三十年的时间。 3. 续东山正脉 - 解释:这里的“东山”通常指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谢安,他的家族与东山有深厚的渊源。“正脉”意味着正统、纯正的血脉
达磨大师赞 苇航身险,风急水寒。 九年面壁,用尽心肝。 大唐人不识只履过西天,单传直指待驴年。 注释: 1. 苇航身险,风急水寒。 注释:苇(苇草)是船的材料,船在航行中会遇到风浪和严寒的天气。 2. 九年面壁,用尽心肝。 注释:达磨大师面壁九年,用尽了心血和心思。 3. 大唐人不识只履过西天,单传直指待驴年。 注释:达磨大师的脚印只被一个大唐人看到后,他就被认为已经到达西方极乐世界
【译文】 这四年来,我承乏云峰寺的职务,默默地将我的哀愁寄托给阿谁。 每逢十一月初五日,我都会疑神疑鬼,担心自己会死而复生。 我开山伏虎禅师,指柳骂杨,伤龟恕鳖,你死我活。 不要说一碗粗茶一炷香,也胜过和盲者倾诉瞎话。 【注释】 1. 偈颂:是佛教用语“颂”的别称。佛教徒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句式,咏述经文或佛事,称为“颂”。偈,佛教语,即韵文,有四言、五言、六言
【注释】 山月:指月亮,这里代指山间。 海云:大海上的云彩。 归路迢迢:回家的路很远、很长(迢迢:遥远的样子)。 布袋和尚赞: 作者自号布袋和尚,这首诗是对其的赞美。 【赏析】 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景象。前两句写山月还未升起时,天空中的海云忽然飘起。接着写诗人闭上双眼静静地坐着,等待着归途的到来。最后一句“布袋里头无长物,许谁胡蝶梦溪桥”,意思是说布袋和尚虽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这首诗出自《全唐诗》,作者是王梵志。 首先我们来逐句解释这首诗: 1. 一阳生也,树头惊起双双鱼,石上迸出长长笋。 - “一阳生”是指冬至过后的第一缕阳光出现,代表着春天的开始。 - “树头惊起双双鱼”和“石上迸出长长笋”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树枝上跳跃着欢快的鱼儿,石头上冒出了嫩芽般的竹子。 2. 即日伏惟两序,高人现前清众。 - “伏惟”是敬词,表示恭敬地思考或考虑。 -
观音大士赞 【注释】: 草木丘陵,风雷云气。——这是对自然界的描绘,通过草木、丘陵、风雷、云气四种不同的自然元素来表现观音大士的慈悲与威严。 具足妙相尊,证入三摩地。——这是对观音大士形象的赞美,认为她拥有完美的外貌和崇高的智慧,能够进入佛教的三摩地境界。 万象森罗从鼎沸。——这是对宇宙万物的描述,认为一切都由她的力量所支配,如同沸腾的鼎一样。 【赏析】: 这首诗以大自然为背景,通过对草木
诗句原文: 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九。黄花三两枝,东湖随分有。逢人不拈出,只么空双手。醉杀天下人,不是茱萸酒。 译文: 在天地之间,我种下了一片篱笆,它代表了我的志向和追求。重阳节时,我种下的菊花有三两枝,东湖的美景随处可见。虽然我遇到了很多人,但我从不张扬自己,总是保持低调。我用这种低调的方式饮酒,喝醉了,连天下人都羡慕我。 关键词注释: - 天地一东篱:指种植在天地之间的篱笆
注释:抬头仰望雷声霹雳,却无法追赶;缺齿的胡僧被围困在铁围之中。 六合之间空空如也,风吹草动悄无声息;杜鹃啼叫月色不如回家。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雷霆、风、杜鹃等自然现象为喻,来比喻那些不能自拔于困境之人。首句“抬头霹雳不容追”用雷霆比喻困境,表达出作者对于困境中的人的无奈和哀伤。第二句“缺齿胡僧陷铁围”则用胡僧被铁围困的形象,比喻那些被困于困境中的人
自谓五更侵早起,谁知更有夜行人。 条风块雨今非昔,尧舜垂衣万国宾 诗句逐句释义: 1. 自谓五更侵早起:我自以为在凌晨五更时分起床,勤奋工作。这里的“五更”是中国古代的时间计量单位,指的是夜晚五更天开始的时刻。而“侵早起”则表达了作者早起勤奋工作的状态。 2. 谁知更有夜行人:然而,谁曾想到会有夜晚的行人呢?这一句表达了对意外情况的惊讶和无奈,可能是对某种不期而至的挑战或困境的表达。
济颠书记赞 毁不得,赞不得,天台出得个般僧,一似青天轰霹雳。 走京城,无处觅。 业识忙忙,风流则剧。 末后筋斗背翻,煅出水连天碧。 稽首济颠,不识不识。 狭路相逢捻鼻头,也是普州人送贼。 【注释】 1. 毁不得:无法破坏。 2. 赞不得:无法赞赏。 3. 天台:地名,在浙江,这里代指佛教圣地。 4. 般僧:即和尚,这里指济颠和尚。 5. 青天轰霹雳:形容雷声如雷霆一般,震撼人心。 6. 走京城
诗句:铁壁银山几万重,有无之字若为通。斩关岂在搴旗手,枉有虚名落汉中。 译文:这就像一座坚固的铁壁和银色的山峰,成千上万层重叠在一起。这些文字的意义似乎难以理解,仿佛被一层神秘的迷雾所笼罩。斩关并不是因为搴旗手的力量,而是因为这些人徒有虚名,最终却落在了汉中。 注释:这首诗以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个看似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其中“铁壁银山几万重”形容了这个体系如同铁壁般坚固,银色山峰般高耸
《颂古十首》其五: 洗钵家家事一同,新罗不在海门东。因行掉臂赵州老,身在烟萝第几重。 此诗为宋代僧人释绍昙所作,共十首。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句“洗钵家家事一同”描述了一种普遍的农家生活景象,即每家每户都共同参与农事活动,这反映出古代农耕社会中的集体劳动精神。同时,“新罗不在海门东”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
【注释】 颂古十首 其六 搽抔抹粉没人猜,五百生中与么来。 觌体风流有多少,不知何处可安排。 【赏析】 此为咏妓之作。诗中以妓女喻才女,以“搽抔抹粉”的化妆比喻才女的文采,以“无人猜”形容才女高深莫测,以“五百生中”指众多才子,以“风流”赞美她们的才情出众。然而,才子们面对这样的才女,只能“不知何处可安排”。这首诗通过赞美才女,表达了诗人对才女才华的欣赏和对才子们无法与之相媲美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