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出天姿,何年幻怪奇。
身轻成俗蜕,调古弗时宜。
方外虽圭角,宏中填侧攲。
同盟今几辈,郜鼎与宗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杨文昌得古方壶于巴子国”:这是第一句,描述杨文昌从巴子国得到了一个古老的方壶。方壶是一种古代的青铜器物,形状像壶但没有盖,通常用来盛酒或用作祭祀用具。巴子国是指今天的四川省一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边缘。

  2. “大巧出天姿,何年幻怪奇”:第二句,表达了杨文昌对于这件古董的喜爱和欣赏。”大巧”指的是高超的技巧和智慧,”天姿”则是指天生的才华和气质。”何年”表示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幻怪奇”则指这种古董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充满了神秘和神奇。

  3. “身轻成俗蜕,调古弗时宜”:第三句,描绘了方壶的形状和用途。”身轻”指的是方壶的形状轻盈,易于携带,而”成俗蜕”则是指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的象征和符号,代表了某种文化或者传统。”调古弗时宜”则表示这种古董虽然古老,但它并不过时,仍然有其价值和意义。

  4. “方外虽圭角,宏中填侧攲”:第四句,描述了方壶的外观特征。”圭角”指的是方正的角状轮廓,”宏中填侧欹”则是指方壶的内部空间宽敞,而且形状不规则,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5. “同盟今几辈,郜鼎与宗彝”:最后一句,表达了杨文昌对于这个古董的认识和理解。”同盟”指的是同辈人,这里指的是杨文昌的同行或者朋友。”今几辈”表示现在已经有了很多这样的前辈或者先辈。”郜鼎与宗彝”则是指这些前辈或者先辈们曾经使用过的器具,如郜鼎和宗彝等。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杨文昌得到并赞赏古方壶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尊重。诗中的词汇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方壶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工艺的高超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艺术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