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古规绳,蹉讹尺到寻。
可曾知稼穑,多是少丛林。
有迹从人议,无心与俗沉。
太湖吞弗尽,哆口到如今。
【注释】
林酒仙祠:在福建闽侯县,祀林则徐。
百丈(古制):一丈为一百步。
蹉讹(cuō é):错乱。
尺:量度。
可曾:何尝。
稼穑(jiè shé);泛指农业,泛指农事。
丛林:寺院,山林。
有迹:留下痕迹。
从人议:被人议论。
无心:无意向心。
俗沉:世俗。
太湖(huá tān),又名震泽,位于今江苏南部,是浙江和安徽两省交界处的一片大湖。
哆口到如今:指林则徐的冤屈一直被搁置,没有得到昭雪。哆口,张口。
赏析:
林则徐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诗人、学者、翻译家等。他一生主张禁烟、反对外国侵略,捍卫了民族尊严,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这首诗是他在林酒仙祠所作,表达了他对林则徐的评价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诗的前两句“百丈古规绳,蹉讹尺到寻”,意为百丈高的古老规矩,却被人误用,以至于尺失去了标准。这句话表达了对林则徐的批评和讽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林则徐的一些误解和偏见。
第三句“可曾知稼穑,多是少丛林”,意为你是否知道农民耕作的辛劳,却总是看到那些少有的寺庙丛林。这句话表达了对林则徐的怀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
第四句“有迹从人议,无心与俗沉”,意为你的行为留下了痕迹被人议论,但你并不想向世俗低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他的性格特点。
第五句“太湖吞弗尽,哆口到如今”,意为太湖的水吞不下那么多怨恨,直到今天还在叹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林则徐的同情和哀悼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他的忠诚和正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