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青山自作双,檐前松韵泻秋江。
半规皎皎暾重雾,一点晶晶洞八窗。
用晦不曾欺暗室,凿邻何必借残釭。
俭存元祐规模小,曾著光明两胜幢。

西菩中晖堂乃参寥辨才所居

门外青山自作双,檐前松韵泻秋江。

半规皎皎暾重雾,一点晶晶洞八窗。

用晦不曾欺暗室,凿邻何必借残釭。

俭存元祐规模小,曾著光明两胜幢。

【注释】

  1. 西菩:地名,即今江西吉安永新县的西菩村。
  2. 中晖堂:即中晖堂,为参寥辨才居住的地方。
  3. 门外青山自作双:门外的青山就像两个山峦一样并排出现。
  4. 檐前松韵泻秋江:屋檐前的松树在秋天时发出的声音像流水一样倾泻进江中。
  5. 半规皎皎暾重雾:月亮的一半明亮而清晰,但重雾笼罩着天空。
  6. 一点晶晶洞八窗:星星点点的光芒透进了八扇窗。
  7. 用晦不曾欺暗室:用晦(周必大)并没有欺骗黑暗的房间(指自己)。
  8. 凿邻何必借残釭:邻居没有必要借用残灯来照亮自己的家。
  9. 俭存元祐规模小:勤俭的品德保持了元佑时期的小规模。
  10. 曾著光明两胜幢:曾经有光辉和荣耀。
    【赏析】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每句诗都以“用晦”二字开头,表达了作者对周必大生活态度的赞扬之情。全诗通过描绘西菩中晖堂的景色以及诗人自身的节俭行为,展现了周必大作为一位贤者的品质和智慧。
    首句“门外青山自作双”,形象地描绘了门外青山的壮观景象,仿佛两个山峰并肩而立。次句“檐前松韵泻秋江”,则进一步描绘了屋檐前的松树在秋天时发出的声音如同流水一般倾泻进江中。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之中。
    第三句“半规皎皎暾重雾”,以“半规皎皎暾重雾”来形容月光的明亮度,同时“重雾”一词也巧妙地描绘出了夜晚的氛围。第四句“一点晶晶洞八窗”,则以“一点晶晶洞八窗”形容星星点点的光芒透过八扇窗户洒入屋内的情景。这些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五句“用晦不曾欺暗室”,则是赞颂了周必大的谦虚品质。他并没有因为外界的赞誉或批评而改变自己的言行,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尊严。这一诗句充分体现了周必大作为一位贤者的高尚品质和智慧。
    第六句“凿邻何必借残釭”,是说邻居没有必要借用残灯来照亮自己的家。这里运用了“凿邻”一词来形容邻里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周必大对于简朴生活的追求。他认为,与其花费不必要的钱财去讨好他人,不如保持自己的本色和谦逊。
    第七、第八句“俭存元祐规模小,曾著光明两胜幢”则再次强调了周必大的生活态度和成就。他认为,勤俭是一种美德,可以保持家庭的稳定和繁荣;而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则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这两行诗不仅总结了前面的诗句,还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周必大生活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