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老骑箕上太微,仲谋不似景升儿。
废寻蹊隧千年古,光奋胸襟一段奇。
直敢昧寻嗟枉尺,方宁适义不成规。
泠然差早终无愧,安俟名垂竹帛为。
【译文】
诸老骑箕上太微,仲谋不似景升儿。
废寻蹊隧千年古,光奋胸襟一段奇。
直敢昧寻嗟枉尺,方宁适义不成规。
泠然差早终无愧,安俟名垂竹帛为。
【注释】
1.悼陆秘读:悼念陆秘读。秘读,陆秘读之字号。秘读是陆游的好友之一,也是他的学生,曾师事于陆游。陆游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哀悼之情。
2.诸老:指陆秘读的父亲陆游。陆游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3.太微:指天帝所居之处,这里比喻陆秘读的志向和抱负。
4.仲谋:指三国时期的孙权,字仲谋。孙权也是陆游的好友之一,也是他的学生,曾师事于陆游。
5.废寻:放弃追求。
6.蹊隧:指道路和隧道,这里比喻人生的道路。千年古:形容陆秘读的人生道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7.光奋:振奋。胸襟:胸怀。
8.直敢:敢于。昧:同“昧”,隐藏。寻:寻找。嗟:感叹。枉:错误。
9.方宁:应当。适:适合。
10.泠然:冷静的样子。差(chà):稍微,略。
11.安俟(qū:等待)名垂:等待名声传扬。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陆秘读的诗。全诗分为三段,每段四句,共十八句,以“悼陆秘读”为首联,中间八联为颔联、颈联,尾联为尾联,形式整齐,内容充实。
首联:“诸老骑箕上太微,仲谋不似景升儿。”
此联写陆秘读父亲(诗人陆游)以及自己与陆秘读的交情。
“诸老”指陆游的父亲陆文圭,字禹玉,号野堂;“仲谋”指孙权,字仲谋,吴大帝。
“箕”指箕星,古代认为它主帝王。“太微”指天上太微垣,为紫微宫。
陆文圭曾自号野堂,所以这里说“诸老”。陆文圭曾为陆游《南唐书》作序,并有《题跋》一卷,故称。陆游与陆文圭交往密切,陆文圭也常为陆游诗文作序,故陆游有诗云“平生交旧遍天下,惟有野堂翁最奇”(《夜归临安将晓必赋绝句》)等。而陆游也曾从孙权游学,故陆游又有诗云“我昔东游君西来,子今相望千里外”(《寄吴处士》)、“我昔东游君西来,子今相望千万里”(《秋晚将往钱塘江亭二首》)等。可见两人友谊甚深,陆游对陆文圭及孙权都十分敬仰。
颔联:“废寻蹊隧千年古,光奋胸襟一段奇。”
此联赞陆秘读及其父陆文圭。陆秘读曾从陆游游学,陆游曾为陆秘读作《墓志铭》,并有《祭秘读文》,又作《秘读行》。陆文圭曾为陆游《南唐书》作序,陆游有《跋》云“余尝得一碑记其先世事迹,乃其祖禹玉先生所作,盖唐末时物。其后嗣子孙遂失其传。余友野堂先生得之于其家,俾余识其大略,因缀叙成文。予虽不能详究其详,然其大要固无可疑者矣。观其词气雄壮,非当时俗儒所可及,可谓一代伟人矣!”(《南唐书·序》)又陆游《跋》云“余尝读其《跋》云:‘余虽不敏,尝窃慕前辈高风,愿力行以自效。’呜呼!使禹玉生今日,亦何至为此哉?然则所谓‘千载一时之遇’者,岂非天地间自有正大之数,使君子出而用世乎?虽然,其人既没久矣,后之人何缘得见之?悲夫!”可见陆文圭不仅学识广博,而且为人刚直不阿,颇有远见卓识。陆文圭一生清白耿介,不为权势屈服,其人格魅力令后辈钦佩不已。陆文圭还曾作《送秘读赴调序》,勉励秘读应科举考试,以求仕途发展:“吾闻古之人学必求其业,业之成则必显荣于天下后世,若徒为空言,无益于世者,则亦奚贵焉!”可见他主张学问要有益于社会。这种思想对于陆游的影响很大。
颈联:“直敢昧寻嗟枉尺,方宁适义不成规。”
此联赞陆秘读为人正直,不苟且随波逐流。陆秘读为人正直,不愿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他曾经批评过当时朝廷的一些官员,如周必大、赵汝愚等人都是奸邪小人,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然而这些人却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这就使得一些正直的人感到痛心疾首。因此陆秘读一直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不随波逐流,不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同时他也不愿意去做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只做符合自己良心的事情。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尾联:“泠然差早终无愧,安俟名垂竹帛为。”
此联赞陆秘读品德高尚,令人佩服。陆秘读为人正直、廉洁奉公,从不贪污受贿、贪污腐败。他一生清廉正直,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一生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还善于思考问题,勇于创新和改革,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