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谋人国已谋身,往事无从问水滨。
游鹿谆谆犹在耳,平湖淼淼忽扬尘。
寺明丹垩低檐古,树饱风霜老节新。
又理阖闾城外棹,更无鸥鸟傍青纶。

蠡口

未谋人国已谋身,往事无从问水滨。

游鹿谆谆犹在耳,平湖淼淼忽扬尘。

寺明丹垩低檐古,树饱风霜老节新。

又理阖闾城外棹,更无鸥鸟傍青纶。

逐句释义

  1. “未谋人国已谋身”:尚未打算投身于国家大事,却已经在考虑个人的生死存亡。
  2. “往事无从问水滨”:无法向水边的人询问往事。
  3. “游鹿谆谆犹在耳”:曾经在耳边听到的关于游猎的讨论还在耳边回响。
  4. “平湖淼淼忽扬尘”:湖面平静而突然扬起了尘土。
  5. “寺明丹垩低檐古”:寺庙的红白墙壁显得古老且颜色已经褪去。
  6. “树饱风霜老节新”:树木因为经受了风雨的洗礼显得更加坚强,尽管岁月流逝但依旧保持着新的活力和生机。
  7. “又理阖闾城外棹”:再次整理出阖闾城(今江苏苏州)外江上的船桨。
  8. “更无鸥鸟傍青纶”:再也没有看到鸥鸟随着青色的船帆飞翔。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蠡口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首句“未谋人国已谋身”,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既有为个人生存考虑的一面,又有为民族大业奋斗的决心。第二句“往事无从问水滨”,反映了诗人对往事的无力和无奈。第三句“游鹿谆谆犹在耳”,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深刻记忆和怀念。第四句“平湖淼淼忽扬尘”,以自然现象的变化来隐喻社会的动荡和变革。第五句“寺明丹垩低檐古”,则通过对寺庙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积淀。第六句“树饱风霜老节新”,则通过树木的生长变化,比喻人的一生经历风雨后依然能够保持坚韧和新生。最后两句“又理阖闾城外棹,更无鸥鸟傍青纶”,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