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门头稳挂冠,至今犹颂二疏贤。
试将史传从头读,不说西京有杜鹃。
【注释】
解嘲杜鹃:传说汉武帝时,东方朔曾为帝画眉。帝笑问曰:“何似?”对曰:“臣自有异于世工,而君亦自擅妙丽。”帝遂大作其模,终成平理。后帝因人言,使朔复作,朔乃穷思极索,终无佳图。朔曰:“搜尽丈尺以两寸之木,方绩一端;聚五颜六色以当八尺之带;合二寸之管以达一寸之墨,可谓不取诸物者乎?吾试以事类之:若琴瑟不张弹鸣器而歌,卷舌鼓唇,面无变色;口不唱咏,手无指麾,纵身转侧,纵横交错,此非弦歌之乐、歌舞之娱也。古者巫效神,史鉴戒,汉兴以来,学者如林,诸生竟论议,皆以为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今子乃以宫羽相变,清浊相调,考之律吕,和以诗颂,令文教失实,武有倒用。是所谓金玉珠石,不知价也。”
【赏析】
本篇通过“鹦鹉”的典故来比喻那些只会在朝廷上说些花言巧语的佞官。
“神武门头稳挂冠,至今犹颂二疏贤”,神武门是西汉长安城门之一,位于长安城北。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陵为匈奴所败后投降,汉武帝召他入见,问:“卿欲与单于连兵俱进?抑欲独善其身?”(《史记》卷一百二十七)李陵答:“臣将五千人,负粮仗马牛羊十万头,横行匈奴之中……今以少击众,臣为宜先。”武帝大笑:“卿苦恨,非吾心也,何谓哉!”(《史记》卷一百一十九)李陵被处死后,汉武帝还下令将他的尸体埋在杜陵旁。可见汉武帝对李陵是颇为赏识的,所以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讽刺那些只知阿谀奉承的人。“至今犹颂二疏贤”中的“颂”字,即赞美的意思。“二疏”即指东汉光武帝时的王阳和贡禹。《汉书·王吉传》:“王阳在位称‘贤’,及免退归故里,宾客请其家事,家人常客居它舍,唯设草食,盐菜、葱饵,席不敢专共,兄弟共啖,唯以竹叶供具。乡党怪其如此,更遗馈遗,不肯受。”贡禹在任尚书令期间,多次提出改革意见,但未被采纳。后来他辞了官回到家乡,仍被乡亲们尊为“贤人”。这里的“二疏贤”就是用这两个典故来讽刺那些只会做表面文章、沽名钓誉的小人。
“试将史传从头读,不说西京有杜鹃。”西京是洛阳的简称。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东汉时期西域都护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他率领3600士兵到达鄯善国(今新疆楼兰县附近),国王骄横跋扈。班超召集部下说:“如果国王态度傲慢无礼,我们应当用强硬手段制服他;如果国王礼数周到,我们就应当安抚他。现在国王对我们傲慢无礼,如果我们不采取强硬措施,就会成为他的阶下囚;如果我们采取强硬措施,恐怕会激起两国人民的流血斗争;如果我们采取软弱无力的态度,就会遭到失败。”于是班超决定采用强硬政策,结果大获全胜。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引申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然而,诗人却说“不说西京有杜鹃”,这是因为杜鹃鸟的叫声很像“不如归去”,因此有人借它来抒发思乡之情。这里的“杜鹃”并不是指西京的杜鹃鸟,而是用“不如归去”的谐音来形容那些只会阿谀奉承而不务实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