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奇磊砢廉宣妙,幻出川僧屋角头。
风雨夜遥龙不寐,听他天籁自飕飗。
【注】
题冲老廉博士古木:指苏轼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奢之子赵括的事迹。
离奇磊砢廉宣妙:形容廉颇之才高,其人像树根一样曲折、多节,而且高大奇伟。廉,即廉颇。
幻出川僧屋角头:指廉颇在赵国时,曾请来一位僧人讲经说法,并把这位僧人安排在赵王宫室的一角。
夜遥龙不寐:比喻赵括对军事学问理解得很深,连天上的龙也睡不着觉了。
飕飗(sōulún):形容风雨之声。
【赏析】
此诗为苏轼《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题,咏廉颇。
首句“离奇磊砢廉宣妙”,用拟人的手法写廉颇之才高。廉颇字子皮,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年轻时就很有才能,很受重视,被推举为上卿,后来因功被封为文信侯。但后来因骄傲自大,遭到赵国大将赵奢的反对。赵奢认为廉颇年老力衰,不能为国家建立战功,于是请求免职。赵孝成王同意赵奢的意见,免去了廉颇的官职。但是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有才能,还应该得到重用。于是扬言说:“我虽然年迈,尚能为国效力,如果大王一定要我离开的话,那么我宁愿自杀也不做赵国的臣子。”廉颇就这样离开了赵国,到魏国去了。
第二句“幻出川僧屋角头”,用夸张的手法写廉颇为人所称道的事。据传,廉颇晚年曾请来一位僧人为他讲经说法,并把这位僧人安排在赵王宫室的一角。这个传说不一定可信,但可见廉颇为人正直、谦虚,尊重佛教。
三、四两句“夜遥龙不寐,听他天籁自飕飗”,以拟人的手法写赵括对军事学问理解得非常深,甚至能使天上的龙都睡不着觉了。这是苏轼对赵括的评价,也是对他军略才能的赞美。苏轼认为廉颇虽老而善谋,但缺乏知人之明,以致误了赵括。所以当赵括在长平之战失败后,他感慨地表示:“吾知兵不善,取败之道。”苏轼认为,赵括虽然善于打仗,但他不懂如何用人,不懂得知人善任的重要性,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留侯论》中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定社稷,终始太平,功业在于一时者,自子房已下,未之有也。呜呼!使子房处仲达之位,必尽天下之士,收市井游侠,召之谋臣猛将而从之,向令子房立于匈奴中,今安所至乎!”这就是说,赵括虽然懂得打仗,但不懂得用人。
最后两句“听天籁自飕飗”意思是说:让风吹过山谷,发出飕飕的声音,就像听到天上的神仙在弹奏乐器,使人听了很舒服。
这首诗是作者在《留侯论》中的一首。诗人运用了拟人、夸张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廉颇的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廉颇与赵括的优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