朣朣如水洗新秋,到两峰前凝不流。
曾似丈人祠下看,丹梯飞步玉华楼。

【注释】1.“朣朣”:水波荡漾的样子。2.“丈人祠”:指仙人的祠庙,这里指玉华楼。

【赏析】

《天竺两峰堂待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九月在长安所作。这首诗以描写景物为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人生、宇宙等哲理的思考。

首句“天竺两峰堂待月”,描绘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诗中将天竺山比作一位等待客人到来的高人,其形象高大而威严,给人一种敬畏之感。接着,诗人用“洗新秋”来形容天竺山的景色,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洗礼,焕发出新的生机。这句诗既描绘了天竺山的壮丽景色,又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到两峰前凝不流”,则是对天竺山前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诗人以“凝”字形容自己的心情,仿佛与天竺山融为一体,无法分离。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更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纷扰的向往之情。

第三句“曾似丈人祠下看”,则是一种回忆或者想象。诗人回忆起曾经在某个地方看过这样的景致,那是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充满了祥和之气。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最后一句“丹梯飞步玉华楼”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收束。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仙人,正在攀登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山顶走去。这里的“丹梯”可能是指仙境中的阶梯,而“玉华楼”则是仙境中的一个美丽建筑。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现实的追求,也展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天竺山前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超脱现实的追求。同时,诗人还通过回忆或想象的手法,展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