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笠从衡觳觫蕃,暝归晨作俟丰年。
诛求莫挠鸡豚社,春雨春寒苦最先。

【注释】

①老融:人名。放耕图:指《放牧行》的诗。皇甫都护:指唐朝皇甫曾,曾任朔方节度使,封西平郡王。②“蓑笠”二句:意谓在天旱时从田间回家,到夜晚又去放牧;春天播种后,要等到秋天才能收获(等待丰年)。③“诛求”二句:意谓不要因鸡豚社而受损害,因为春雨春寒,最先受苦的就是鸡豚。④《放牧行》:即《田家四时乐》。⑤“莫挠”二句:意谓不要因鸡豚社而受损害,因为春雨春寒,最先受苦的就是鸡豚。⑥《田家四时乐》:即《田家四时歌》。⑦“苦最先”句:意谓春雨春寒,最先受苦的就是鸡豚。⑧“先”字原缺,据《全唐诗》、《文苑英华》补。⑨“最”字原缺,据《文苑英华》补。⑩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隐居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中通过描写农民辛勤劳动的生活情景、反映农民对土地的深情以及他们对未来丰收的期望,表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农民的朴素乐观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农民深厚的感情,同时寄托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愿望。

首句“蓑笠从衡觳觫蕃”,写的是农民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在田间劳作的情景。这里,诗人用“从”、“作”等动词,描绘出一幅农民们在田间忙碌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勤劳与坚韧。“觳觫蕃”,则描绘了农民们在耕作过程中的状态,他们紧张而充满希望的神情跃然纸上。

次句“暝归晨作俟丰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农民们到了晚上才回到家,而在清晨又继续劳作,期盼着来年的丰收。这一句既描绘出农民们勤劳朴实的形象,又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

第三句“诛求莫挠鸡豚社”,诗人以“诛求”一词形容社会对鸡豚社的压迫与剥削,强调了农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与追求。而“鸡豚社”则是农民们祭祀土地神的地方,也是他们进行祈祷与祈求丰收的地方。在这里,诗人用“莫挠”一词,表达了对农民们被剥削的愤怒与不满,同时也揭示了农民们对于丰收的渴望与执着。

第四句“春雨春寒苦最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春雨春寒的影响,使得农民们在播种和收割的过程中遭受了最大的苦难,他们最先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也最先承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挑战。这一句既是对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赞美与肯定,又是对他们艰苦生活环境的同情与理解。

最后一句“先”字原缺,据《文苑英华》补。意思是说,农民们首先受到了春雨春寒的影响,这是对他们辛勤劳作的最好证明。这一诗句既是对农民们勤劳朴实精神的赞美与肯定,又是对他们辛苦付出的感激与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