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佳约负东篱,凤井丹犀仿佛知。
便使山灵先勒驾,明朝更拟北山移。
【注释】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因“九”与“久久”谐音,故有登高、饮菊酒的风俗。
还山中:指诗人回到山中隐居的地方。
佳约:美好的约定。负:辜负。东篱:东边篱笆旁,这里借指菊花。
凤井丹犀:传说凤凰所饮之井水,可炼丹砂。凤井:即凤凰井,传说凤凰饮此井水。丹犀:犀牛角制的酒杯。
仿佛知:仿佛知道。
勒驾:勒马驻车。古代官吏出行前要先在衙门门前勒马停车,表示准备去职。
明朝更拟北山移:明天还要再计划到北山中去隐居。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作于重阳节后。诗人重游旧地,怀念故乡之情自然流露,于是写下这首酬答之作。
首句开门见山,直陈自己去年秋天与友人相约重阳节登临菊花丛中,观赏菊花之美事,并说“负东篱”。言外之意是辜负了朋友的盛情相邀,所以下一句便用“负”字点出。
次句写景,“凤井丹犀”,形容凤凰井水清澈如碧玉,又暗含凤凰井水能炼丹,而丹砂可以染红犀牛角制成的酒杯,所以这两句是说:去年秋天,我们曾像凤凰一样饮凤井水,那凤井水清得好像连犀牛角制的酒杯都能染成红色。“仿佛”一词,不仅写出了凤井水的颜色,也写出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便使山灵先勒驾”,是说如果山神能知道我们的约定,它就会先让车辆停下来等候我们;“明朝更拟北山移”,则是说明天我们还要到北山上去隐居。这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答谢和勉励,也是对自己隐逸生活的宣言。从表面上看,这是对友人的答谢和勉励,实际上是对自己的鼓励。因为诗人深知自己的心迹已久,所以即使没有这次的重阳节相聚,他也早已决心要隐逸山林了。
这首诗虽然只是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相聚的遗憾之情,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即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及时隐居山林,否则就会错过大好时光,留下终生遗憾。因此,这首诗虽然只是一首酬答之作,但却比一般应酬诗的思想内容要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