屦痕不印步虚坛,欲事锄犁恐亦难。
云子熟时还自饱,不知沆瀣与谁餐。
以下是对《耕谷》一诗的逐句释义:
- 履痕不印步虚坛:
- 释居简通过描述自己穿着鞋子走在虚无缥缈的坛上,却留下了脚印而没有真正进入其中,表达了一种对超脱世俗追求的向往。步虚坛是道教中的一座祭坛,象征着修行者所追求的超凡境界,但实际行走却只能留下印记而无真正的步入。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困惑——既渴望超脱又难以真正达到。
- 欲事锄犁恐亦难:
- 诗人面对土地,心中虽有耕种之意,但又担心耕种之难,表达了一种矛盾的情感。锄犁作为农耕的象征,代表了辛勤劳作与收获。诗人在面对这片土地时,内心既有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又担心是否真有能力承担耕种的艰辛。这反映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
- 云子熟时还自饱:
- 这里的“云子”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或果实,当这些食物成熟时能够让人吃饱。诗人用“还自饱”形容这些食物成熟后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无需外求。这反映了诗人在物质匮乏时期,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和满足。
- 不知沆瀣与谁餐:
- “沆瀣”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仙水或甘露,被视为长生不老之物。诗人在丰收之际却不知道如何享用这份难得的美味,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却又不知如何实现的无奈。这反映了诗人在物质富足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心理。
结合注释及诗句内容,下面是对该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居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困惑。首句“履痕不印步虚坛”,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追求与现实中的无力感。次句“欲事锄犁恐亦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担忧。第三句“云子熟时还自饱”,展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最后一句“不知沆瀣与谁餐”,揭示了诗人在物质富裕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心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思考。